魏牛庚 他带领村民富起来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谈起不久前在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魏牛庚激动不已。

  时刻牢记入党初心  带领村民谋发展

  出生于1949年的魏牛庚,曾任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湖坊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多年来,他凭着一颗为民的“公心”,一股敢拼敢干的韧劲,带领湖坊村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坊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将一个曾经的贫困村建设成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百强村、江西省首批“亿元村”、江西省文明村。

  说起魏牛庚的“公心”,要从他担任村里副书记讲起。1966年,年仅17岁的魏牛庚因家里贫穷便外出打工。

  1969年,江西省重点工程——柘林水库建水电站,这一水电站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坝。魏牛庚带队的民兵排当时搭了水电站最高的皮带运输机。因工作表现优异,1971年魏牛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我要做一辈子革命的老黄牛,推一辈子革命的上坡车。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时至今日,魏牛庚依旧记得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内容。他用这句话时刻警醒自己,牢记入党初心与使命,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1972年,魏牛庚回到村里,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田里荡啊荡,一天赚根冰棒。湖坊穷啊穷,到处是茅棚。”当时的湖坊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魏牛庚想着,“要想改变村里的现状,村民不仅要种地,还要发展工业和商业。”

  正是他带着村民共同致富的初心,靠着“一个扳手、一个打气筒、一把锉刀”在村里开起了自行车修理店;靠着“几条板凳、几张桌子、几个大碗”开起了凉粉店。到20世纪70年代末,村里发展起18家企业。

  一心为民赢民心  昔日贫困村成省内首批“亿元村”

  魏牛庚并未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这些都是不成规模的小企业,要想让乡亲们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必须要办有规模的大企业。想法有了,魏牛庚随之付诸行动。可是,村民们却不乐意了。“当时村子里就8000块钱,我想办造纸厂,不仅钱不够,还是我们之前未接触过的行业,村民们担心办不起来。”

  魏牛庚并未放弃,他向村里的老书记保证,若是厂子办不成,自己就辞职。承诺一出口,魏牛庚便一头扎进企业创办。“去了南昌市和周边的好几家造纸厂考察学习,想办法筹钱、了解哪里生产设备……”

  带着村民一起搬砖、运石头建厂;买不起管道、阀门,就到其他造纸厂废旧器材堆里找;在试车当天,魏牛庚还为此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右腿。“当时皮带脱落了,我就上去把皮带装上,结果腿被卷进去了,差点要截肢,在医院一直住了6个月。当时村里的老书记流着泪跟我说,‘厂子办不成不要紧,你的腿要是截肢了,下半辈子可咋办?’可我一点都不后悔,这是我当初自己的选择。”

  就这样,改变全村命运的第一个大规模企业建成了,这为村子赚到第一桶金。从那以后,村里还陆续建了印刷厂、饮料厂、摩托车配件厂等企业,村民们也从赚工分转变为领工资。

  1994年,湖坊村成为亿元村。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湖坊村越来越出名,全省很多乡镇前来学习、参观。魏牛庚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业劳模、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富民兴村”百家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时刻感念党恩  让孙子当兵报国

  夏日的湖坊村,绿树成荫,宽敞的道路两边停满小轿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有了如今的好日子!”走在村子里,魏牛庚向记者说起最令他难忘的三段经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有幸被选为奥运火炬手,火炬手肩负着传递圣火、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友谊与和平信息的使命,点燃人们对奥运会的激情。我能成为奥运火炬手,如今想起依旧心潮澎湃。”说着,魏牛庚拿出了自己当年传递圣火时穿的衣服。魏牛庚说:“当时我是在红谷滩沿着江边跑的,虽然跑的路程不长,但是看着手中的火炬和那熊熊燃烧的圣火,我心中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才使得我有这个机会,让我的人生有这般难忘的经历。”

  随后,魏牛庚向记者说起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自己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阅兵式,“真的太震撼了!能在现场看到,而不是通过电视,那种感受是不一样的。”

  今年,魏牛庚再次去往北京,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谈及当时在现场观礼的所见所想,魏牛庚告诉记者:“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能到现场,见证百年盛典,心里无比自豪。我将不忘党恩,时刻牢记使命,继续为村民谋幸福。”

  魏牛庚时刻牢记党员的初心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成为村民致富的“领路人”。如今,虽已退休的魏牛庚仍“老骥伏枥”,为村集体谋求新业态。“党恩不能忘,我没有什么能回报给党的,我的孙子在我的建议下去当兵,让他替我继续报效祖国。”

  (原载江西日报,作者谢梦丽)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