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产业为根、文化为魂、特色为本”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强化举措,快速推进,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党委当“龙头” 创新机制增活力
西张庄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龙头”作用,创新建立“晒大擂比”工作机制,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
班子成员“晒业绩”。年初,每名班子成员上报重点任务和特色亮点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观摩,将取得的成绩荣誉,编印成宣传册,发放到全镇1688名党员手中,公开亮相、接受监督,让班子成员肩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截至7月中旬,今年确定的毛呢产业聚集区孵化器建设工程等6项重点任务以及24项亮点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二。
支部书记“大比武”。每季度组织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对村级特色亮点工作进行观摩评比、现场打分,将各村工作情况制作成版面,在镇中心广场上展示一周。观摩评比成绩计入年终考核,与支部书记绩效报酬挂钩,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目前,今年村级确定的82项特色亮点和152项公开承诺,已分别完成60项和141项。
“两委”干部“擂台赛”。班子成员牵头分管部门组成工作组,每季度就单项工作进行考核,将进展情况制作成版面,让具体负责的“两委”干部现场汇报,由幕后走向台前,对表现优异的“两委”干部进行跟踪培养,对排名靠后的黄牌警示,增强了压力感、责任感。
共产党员“比奉献”。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分农村党员、非公企业党员等“十大”领域,实行“同类同学、同类同管、同类同评”。分类开展“亮承诺,做表率”活动,分类制定积分管理办法,每年七一,分类分行业评选表扬“十佳最美共产党员”,在全镇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
支部当“车头” 红领工程增动力
“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织开展“红领”工程,筑强支部堡垒,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支部领航,党建带出新风气。严格落实村“两委”干部坐班制,每周召开例会,集思广益定路子,民主决策办事情,不搞“一言堂”。实行分工负责制,书记大胆授权,“两委”干部各负其责,撸起袖子齐上阵。坚持规范化管理,制定村干部工作准则,班子成员按照制度干事,党员群众按照规定约束行为,谁也没特权。近几年,村级党组织坚持年初有承诺,年终有考评,行与不行党员来评判,满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村班子的威信越来越高,全镇先后建成5处党群服务中心、6条党建文化长廊、7个初心小院,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成功转化,连续三年3个村党支部获评泰安市“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员领头,先锋激活新动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增强党员归属感。深化“亮承诺、做表率”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1+10”结对新模式,让党员在村级工作中挑担子、冲在前。在“三资”清理、土地流转、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中,党员带头影响带动周围群众,有力地推动了村风民风转变。今年有24名党员被评为新泰市“最美党员干部”,镇党委分领域表扬最美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
产业领先,发展闯出新路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借助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依托7.6公里柴汶河荒滩,建设高标准养殖水面3000亩,发展水产养殖、莲藕种植等项目,带动西白沙村、前高佐村、西韩庄村等6个沿河村村均增收17万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镇18个项目村累计流转土地9300亩,建设农光互补光伏大棚2016座,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8家,引进鑫泉园林等大型农业企业,建设1.5万亩特色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土地增值1069万元,村集体增收350万元。同时,成立合作社和劳务输出公司,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大力发展服务产业,鼓励西张庄村、东张庄村、车庄村、明德庄村等9个镇区驻地村和社区搬迁村通过门头房租赁、成立物业公司等形式,收取租金、物业费、卫生费等费用,村均增收5万元。目前,全镇28个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
群众当“主角” 乡村振兴增魅力
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往往是支部搭好了“戏台”,群众只在“台下看”,却不“上台唱”,存在着“党员干,群众看”的现象。
引导群众。千方百计引导群众“走出来”。走出村庄,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计划全镇28个村15年内全部搬迁至镇区,同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目前已有10个村搬迁至镇区,人口达2.5万人,今年又新启动4个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走出土地,坚持全域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土地2.8万亩,流转率达78%,群众入合作社率达到100%,基本解除了土地束缚。走出家庭,镇里建立医养中心,示范区设立老年和儿童日间照料中心,提供餐饮、看护、休闲娱乐等服务,引导群众自主创业,解除后顾之忧。
服务群众。建立新技能培训驿站、电商小沙龙等培训基地,针对性举办纺织、蔬菜种植、渔业养殖等技能培训班。2020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500余人次,今年,举办线上“云培训”3期,线下培训2期,培训360余人次。
组织群众。村党支部领办劳务服务公司,组织群众就近到毛呢企业、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场就业。同时,镇村设立就业超市,利用电子屏、微信群等,实时发布求职和用工信息,去年以来约计1.3万人实现就地就业。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逐步转变,自发参与到改厕、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中,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大合唱”。
(新泰市委组织部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