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后岱山村:三支队伍合力 唱响乡村振兴曲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后岱山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东茗乡,因四周为山,中间一湾,形似袋底而得名。全村共有449户1067人,35名党员。村内古建筑较多,其中建于清代的张家、赵家、大堂前等,大台门布局在村中心,村内的木偶广场、布袋木偶戏等,充分彰显出后岱山村底蕴深厚的特色传统文化。

  曾几何时,后岱山村是全乡乃至全县环境最差的村庄,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各项指标全乡排名倒数。就是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了惊人蝶变,村庄变成了美丽富裕的明星村,从无人问津到网红打卡地,一个梦想中的田园古村、怀旧家园、生态绿园、乡愁乐园正在这里诞生。这背后的密钥,就是乡村带头人的巨大作用。

  王国洋,男,汉族,1967年生,中共党员,是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人,现任后岱山村党支部书记,被评为首批50名省级兴村(治社)名师之一,曾获得“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浙江省基层宣讲突出先进个人,新时代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第五届“感动新昌”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曾经的王国洋经过商、办过企业、跑过销售、做过投资,是后岱山村典型的乡贤能人,乡亲们和东茗乡领导期待他回来参选村书记。2017年3月27日,时任某上市公司销售经理的王国洋回村顺利当选为村支书,与新选上来的想做一番事业的村主任梁伟良一道,通过抓班子建设,以身作则立榜样,谋组织能力增强,谋发展思路创新,谋民生福祉改善,村“两委”干部队伍凝心聚气,全村党员群众合力同心,为后岱山村的惊人蝶变积蓄了乡村振兴的梦想力量。

  上市公司高管带领农村三支队伍唱戏

  王国洋上任后,亲自打造并带领“两委”干部、党员、乡贤三支队伍,以“一个梦,一条心,一根筋,一股劲”的精神,唱响乡村振兴的最强音。他带领后岱山新一届村级班子谋定村发展思路,撸起袖子马上干,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从原来的全乡环境最差村、全乡落后村、县里挂牌的无星级村,变成如今家喻户晓的“明星村”,并两次被人民日报报道。他带领着三支队伍打造“茗香小镇”核心区,引领着后岱山村融入六看东茗茶香风情景观带,为乡村振兴奋力追梦。

  三支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后岱山村依托村干部、党员、乡贤三支队伍的力量,引领村子发生由内而外的“裂变”,从原来全县挂名的问题村变成美丽乡村的示范村,前来参观、考察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力驱动着该村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后岱山村充分发挥三支队伍作用的实践经验,两次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绍兴市和新昌县均出台文件,要求推广后岱山村加强农村三支队伍建设先进做法,把农村三支队伍作为“五星达标、3A争创”主抓手,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支撑和人才保障。大力建设坚强有力的村干部队伍,打造领导有方的“好书记”群体、精诚团结的“好搭档”群体、担当有为的“好干部”群体,积极推进村干部“五星达标、3A争创”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培育冲锋在前的农村党员队伍,突出发挥农村老党员经验足、民情熟等优势,通过设立党员信箱、党员说事会等平台,鼓励他们为推动乡村振兴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着力打造农村乡贤人才队伍,搭建外出乡贤回归和作用发挥的载体,实施乡村人才发展计划,激发乡贤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

  村干部“三张脸”治理好一个村

  为推动村民增收致富,王国洋身先士卒塑造“三张脸”村干部,让村庄美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

  一是包公脸。王国洋上任当天,就向全体村民作出承诺:他是为改变后岱山而来,一定让后岱山发展有希望。他把村庄治理的第一把火烧在环境整治上,第一个拆了自家老台门,短短20天时间,拆了148户4200平方米的房子,让村民感觉到干部像包公一样公平公正。

  二是关公脸。党员干部要有为村民谋幸福的底气,要敢于红脸、敢于得罪、敢于担当,特别是拆违建上要有关公脸。后岱山作为基层治理的重点村,率先建立村级“握手言和”工作室,组成一支以干部、党员、乡贤为主体的握手队伍,不少多年的遗留问题都顺利得到了解决,团队威信空前提高。

  三是悟空脸。后岱山村走出去的乡贤很多,乡贤资源丰富。但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怕做了好事还麻烦缠身,不敢回老家做事情。随着后岱山明显的变化并成为网红村,乡贤们热情迸发纷纷出资出力出智慧建设家乡。如文化礼堂的改造、《骏马图》《岱山铭》等一些特色节点的打造都是乡贤出力的结果。两年来,经过后岱山村“两委”像孙悟空一样不怕千难万险的努力,引来了江苏畅行文旅集团这只“金凤凰”,和村里合资成立了茗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新乡贤计划”,激活了村集体统一收回的37间闲置房,并面向全国招募新乡贤,吸引了更多投资者来村考察,目前已有上海、江苏、内蒙古等地新乡贤正式签约入驻,23位新乡贤达成签约意向。        (后岱山村供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