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积德村:用心用情浇灌 民族团结之花别样“红”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形成许多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

  走进嵩明积德村,一幅“摘石榴”的墙体彩绘映入眼帘。图中是回族、汉族两个不同民族小男孩相约摘石榴,年长的小男孩(汉族)托起年轻的小男孩(回族)采摘石榴,描绘积德村回族、汉族互帮互助,生动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嵩明实践。

  云南省嵩明县小街镇积德村是一个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民族村,辖8个村民小组(其中有6个回族小组),有农户1469户5963人,其中回族3816人。近年来,积德村以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聚焦乡村振兴,不断扩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内涵,着力解决群众关心、民生关切的问题,用心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嵩明实践美好篇章。

  壮大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积德村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将村内的闲置资产资源合理调配盘活集体资产,通过变“闲”为“宝”实现租赁收入达25万元。以“内培外引”的方式,广泛开展种植养殖、糕点制作、厨艺烹饪等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逐步拓宽就业渠道,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通过赴江苏、浙江、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学习考察,汲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探索“特色文旅”发展之路,依托融合民族团结、乡贤故事、乡愁寻根等元素的65亩生态湿地、休闲广场和网红墙绘,拟打造配套民族传统工艺、服饰、食品等一体销售的创客街区,推动发展乡村旅游,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兴动力。

  进行示范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道路上同心同行。

  2020年,积德村被正式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近年来,在县民宗局、县水务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积德村投资建成1个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和2个生态湿地,改造修缮农村老旧危房 141 户、完成农村旱厕改造834座、安装路灯48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建成以来,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周边村民与回族村民经常一起跳舞、健身、休闲娱乐,不断增进民族交流交融。特别是沿街的8幅墙体彩绘,有改革开放前各种灯具、器皿,有老人讲故事情景再现,也有小脚老奶耍大龙的热闹景象,生动诉说着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积德故事。同时,积德村大力实施“滴灌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以“五进”为抓手,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进清真寺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党史进清真寺内容,持续引导村民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党建引领,实施“三心”工程,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团结奋斗。

  积德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凝聚思想共识和民族团结、守望相助方面取得实效。实施“畅心”工程,建立沟通交流机制,解决了东屯村扩宽村口道路和村内回族、汉族殡葬问题,不断加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力度,推行“民事代办”,为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服务,真正实惠广大群众。实施“聚心”工程,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创建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等活动,凝聚村民思想共识、共建美好家园。近年来,共评选了“星级文明户”116户、选树了“五好家庭”25家、打造了“美丽庭院”精品示范户13户、“民族团结示范户”16户。实施“暖心”工程,积极发动回汉群众援助古城村耕作时受伤的村民杨国伟,清真寺主动慰问困难汉族同胞,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帮助汉族村小组硬化村内道路、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发展成果,展现出积德村各民族互敬互爱、亲如一家。

  现在的积德村和乐美满,村民们信仰上相互尊重、文化上相互融合、风俗上相互渗透、生产生活上相互补充,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积德村今年还将向着实现乡村振兴的方向奋力前行,完成一批民族饮食文化创意街区、连心路、文化长廊、民族运动馆等项目建设,在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开拓进取,巩固示范成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积德村供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