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故里话红茶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安徽省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 吴华清 字号:【

  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上的红旗村,位于仙寓山主峰东麓、文闪河之源,古称察坑,徽州古民谚“扁担打杵——察坑”中的察坑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农耕文明时期南方一条重要国道——徽饶通衢(又称徽池大道或池徽大道)穿察坑大峡谷而过。全村现有茶园近7000亩,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茶园4000余亩,茶叶资源品位上乘,是真正意义上的祁门红茶传统优势核心区。

  从常识上说,任何一种农产品,按生产区域上划分,基本可分为适宜区、核心区、优势核心区、传统优势核心区。祁门红茶传统优势核心区则表明此地一直与祁红发韧的历史相连。1877年,黟县人余干臣在闪里老街设立茶庄制做红茶,正式开启祁西文闪河流域红茶生产的序幕。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红茶就是闪里中街“忠信昌”茶号的杰作,当年送评的红茶样品就是老板陈郁斋亲自到文闪河源头察坑高山上收购鲜叶加工制成的,这种说法在一些祁红史料中也可见到。

  上等的祁门红茶条索紧细、锋杪秀丽,色泽乌润泛灰光,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甘厚,叶底嫩软红亮,尤以香气持久著称,香中带甜,有兰花香、板栗香、蜜糖香,又似蕴藏有山果香,可谓色、香、味、形俱佳,故被国际爱茶人士誉为“祁门香”。

  红茶经过发酵烘制而成,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对胃具有刺激性的茶多酚减少了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健康新成份,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因而红茶具有红叶、红汤、香甜、味醇的特点,有养胃、助力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利尿、消除水肿和强壮心脏的功能,同时,在预防疾病方面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虑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能预防蛀牙和食物中毒、降低高血压和血糖值,红茶不仅有保健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如何才能喝到带有花果蜜香的红茶呢?

  首先要寻觅具有最佳环境的茶园。以祁门茶区而言,海拔500米左右半阴半阳的茶园环境最佳,此类茶园茶树所接受太阳照射的直射光和散射光恰如其分,光合作用合适,茶芽氨基酸、木糖醇、芳香物质比一般茶园丰富。高山茶园由于地形地势限制一般面积不大、周围林木森森植被良好,春来百花绽放,茶树与百花为伴,经年累月,花香已融于茶树的整个生长周期里,茶园四周分布着大量原生兰花、板栗树等,故若想喝到极品祁红,那就只有到交通不便且水发源的地方去寻觅,所谓“山高水绝处,便是好茶生地方”。

  其二就是茶树品种。现今的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生种种植的称作有性系茶园,一类是采用无性繁殖技术育苗种植的称作无性系茶园。祁门槠叶种就是在不断杂交与变异中演变成为有性群体良种,为制做高品质祁红提供了种质保障。祁门茶叶生产历史久远。在长期的栽培和生产实践中,经过千百年来历代茶农的人工选择和优胜劣汰,形成了个体异常丰富的群体品种,而每一种个体茶树单株都带有其自身独特的香味,也就是人门经常说的“品种香”。一斤上等祁红一般需两万多个芽头,两万个芽头要采多少棵(个体)茶树呢?可能要采几十棵乃至上百棵(个体)茶树,也就意味着一斤茶叶里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品种香。不同的香气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合着花香、蜜香、果香的独特的“祁门香”,品质冠绝天下,被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等。

  其三就是茶芽采摘的时间。古人云:从来佳茗如佳人,此言诚然不虚。一般而言,高山红茶最佳采摘期是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清明之前茶芽太嫩,有效物质含量不足,谷雨之后虽香气浓烈但已有涩味,只有谷雨之前的茶芽在经历了一冬一春的阳光雨水和春花滋润浸染后,正是茶芽最美时节,从古至今皆有“高山雨前茶”之说。

  以祁门县域经济结构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茶业都是祁门县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十四五”期间,已把打造“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作为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一个目标。在推动祁红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立足“小产区,源头茶,高品质”理念,无疑是祁红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方向,更是部分茶叶大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路径,红旗村这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未雨绸缪主动作为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红茶拥趸的话,那么一定要来红旗喝杯红茶,让你从一杯红茶里认识红旗村,使你从一杯红茶里了解祁红,熟悉祁门,领略到真正的“祁门香”。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