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基层堡垒 激活发展引擎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共赤峰市元宝山区委组织部 字号:【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关键,组织振兴是保障。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持续聚焦“抓基层打基础、抓机制强保障、抓规范强治理”等重点任务,统筹谋划、一体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抓基层、打基础,建强乡村振兴堡垒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元宝山区突出抓实“三支队伍”,带领和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凝聚起磅礴的发展力量。

  选优配强“两委”班子,锻造核心队伍。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对此,元宝山区牢牢扭住村干部、尤其是村书记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强化“四项”措施,推动他们干事创业。在选配上,围绕“优结构、聚能人”的目标要求,以“两委”换届为契机,以贫困薄弱村为重点,扎实开展“鼓励优秀人才回村任职”行动等系列化措施,不断拓宽视野、大力选任能人。相继动员109名致富带头人、126名返乡创业人员,105名本乡本土走出来的大学生等回村参选任职。去年换届后,全区66个村全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平均年龄43.6岁,较上届降低5岁,大专以上学历199人,占比57%,一村平均3名大学生。在培训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理论讲与实地看”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和水平,先后多轮次组织村干部赴浙江、湖南、上海、辽宁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进一步启迪思路、提升素质,并在2020年8月,邀请中央党校、清华、北大等高校专家,召开了全区首届“基层党建研讨会”,现场研讨、把脉支招,激发发展动能。在管理上,严格落实村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村班子及村干部任期规划承诺、年度创业承诺等制度,压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运行。在保障上,在全自治区率先落实村“两委”正职“离任生活补贴”待遇,创新实行“参照事业人员管理”政策,先后将52名连续任职满15年的村“两委”正职纳入参照范围,由区财政比照事业人员核发工资、兑现待遇,并注重政治激励,把7名优秀村书记提拔进镇乡班子。通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有力激发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比如,美丽河镇后美丽河村在致富能手刘艳杰书记的带领下,依托毗邻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优势,组织党员干部两赴辽宁、三进山东学习种植技术,连片流转建设设施农业大棚2000亩,并通过了设施农业先进村。

  育好管好农村党员,打造骨干队伍。党员作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是最可信赖、最可依靠的骨干力量。为此,在严把入口上,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加大从农村年轻、高素质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全区农村新发展党员平均年龄较2012年大幅降低6.7岁,相继有341人通过换届进入村“两委”班子。在畅通出口上,在全市率先开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通过“四三”工作机制,评定处置不合格党员149人,真正达到了“处置少数人、教育多数人”的目的,纯洁了党员队伍,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作用发挥上,创新实行农村党员“双百分制”管理,通过为党员设立“正反两张清单”,规范日常统计、定期公示程序,切实把党员表现细化赋分、比较优劣,把作用发挥与培训表彰、福利待遇有机挂钩,推动4000多名农村党员进网入格、认岗履责,带头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一线当先锋、做表率。比如,五家镇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房身村党员岳某以往因拒绝执行党组织分配工作,带头干扰村内土地流转,被给予限期改正处置,经“一对一”结对帮带转化,在后续“美丽乡村”实施饮水工程中,主动请缨参战,参与管路铺设,协助村里提前完成建设任务,重新得到了组织和群众认可。

  储足备好接续人才,建好后备队伍。着眼克服城市对农村人才的“虹吸效应”,解决好村级组织“人难选、选人难”问题,元宝山区坚持把“强化乡村人才可持续供给”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探索构建事业凝聚、情感牵引、待遇保障、政策激励相结合的“四个留人”工作机制,指导各村多方储备3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备干部332名,抓实内部培养。另一方面,统筹调配61名镇乡年轻、高素质的事业人员,按照“乡招村用”原则,组织他们全部到村工作,按程序选入村“两委”班子,强化外部扶持。通过双向发力,一大批迈出高校大门的85后、90后纷纷回村发展,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数据采集、政策宣讲等,并在协助谋划产业发展中也积极建功、屡有突破。比如,张瑞玲在大学毕业回到建昌营村后,积极发挥专业特长,较快时间内就挑起了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的可研编制、申报审批的大梁,助推项目进展,目前项目一期完成投资5亿元,带动5000户群众创业就业,成为了村级转型发展的强力增长点。

  在头雁率动、党员带动、后备驱动的“联动”发力下,村级组织问题、短板不断补齐,引领振兴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区所有村党组织均达到“二类村”以上,30%的村率先建成“最强党支部”,软弱涣散村“动态清零”。

  抓机制、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群众致富是基础。对此,元宝山区积极找准组织工作与兴业富民的结合点,在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动振兴上下真功、谋实招、出实劲。

  建立巩固脱贫长效帮扶机制。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县处级领导联镇、区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结户三级联系帮建制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有针对性地配套开展党员干部进村社入网格“双访双诺双评”办实事、开新局等系列活动,组织县处级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镇乡街党(工)委与66个村逐一签订“3+1”帮扶协议,累计推动达成帮建意向738件,争取并落实发展、民生项目124个,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16件。在此基础上,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36名,制定并严格落实《驻村干部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等制度,建立实行驻村干部工作年计划、日纪实、月报告、季调度、年底述职机制,推动他们做好脱贫不收兵,持续发力促振兴。比如,风水沟镇风水沟村曾经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在各级帮建力量的帮扶带动下,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扶持,依托入驻本村的温室集团仔猪基地,兴建猪舍发展养殖产业,村集体年增收3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分红2439元。目前,又指导村党组织牵头组建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村集体、大户、群众的收益按比分配机制,推动富民产业提档升级,群众增收细水长流。

  抓实集体增收长效提升机制。“手中无米,叫鸡不理”。近年来,元宝山区把握自治区“抓集体经济促基层党建”改革试点契机,实施5年专项推进,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项目、资金、人才等6方面支持,总结并大力推广资源开发、盘活存量、服务创收、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等5类10种增收模式,指导各村突出重点、兼顾多元,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比如,对于那些生态环境良好的薄弱村,积极引导其挖掘自然、人文、历史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观光产业,全区建成村级各类休闲基地12个,平庄镇前进村锦绣山设施园区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集体增收460多万元;小五家乡的6个村以往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在全域旅游产业带联合党委带动下,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对于城中村、城边村,引导他们发挥区位优势,相继兴办建材批发、煤炭交易、农产品批发等市场9家,通过摊位租赁、入股分红实现以场生财。同时,大力支持城中村在新建改造中预留适当规模的房产、大厅,依托发展物业经营,实现集体收入的细水长流。平庄村将改造中的商厅整体出租给爱购超市,仅此一项集体年增收80万元。近几年,全区相继争取落实集体增收项目72个,整合上级资金6077万元,带动镇村筹集、企业入股、群众参建等2.98亿元,全面消除薄弱、空壳村19个,带动提档增收村18个,全区66个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70%达到20万元以上。

  构建产业发展融合聚力机制。针对以往农村产业发展中布局散、链条短、层次低、资源力量整合不充分的问题,结合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积极打破行业、层级、地域限制,大力实施融合党建三年行动。指导各镇乡立足产业发展布局,突出自身特色优势,按照“因需联建、共享共赢”原则,培树打造带动效应明显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6个,产业化联合体12个。通过组织链接,有效把各村的土地人力禀赋、部门的政策项目资源、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高校的人才技术要素等整合起来,依托问题、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推动资源共享、要事共商、难题共解、发展共议。五家镇房身村在融合党建的驱动下,在中国农大、沈阳农大等联建高校的人才技术支持及区直联建部门的项目资金扶持下,跨村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反租倒包”和自主经营,村集体年增收280多万元,带动结对联建的五家村集体增收17万元。据统计,16个党建联合体已有效覆盖全区66个村,同步辐射带动2.1万户、7.2万人参与产业化经营。2020年,作为特色项目,圆满完成自治区“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现场会迎检任务,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

  抓规范、强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乡村治理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其中的基础一环,关系乡村振兴的成败。元宝山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创新模式手段,不断激发工作活力。

  抓规范,让工作运行“严起来”。过去有的村之所以上访不断、久乱不治,村干部频频出事,其矛头和根源直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关键是“四议两公开”等得不到有效执行和落实。对此,元宝山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了“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其主要内容为:指导各镇乡依托“农经站”设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取消各村原有账户,由代理中心统一设立后,分户核算管理;各村在对本地“三资”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基础上,经民主授权,将其委托给镇乡的中心代管;对花钱用物等“三重一大”事项,村里报账时,不仅要出具相关票据,还要一并附上对应的议事决策会议记录,对没走民主程序的事项不批,对不符合标准的单据不接,真正做到钱是中心管、事是集体定、过程大家看,把集体的“印把子”、村里的“钱袋子”都置于了镇乡和群众的“双重”监督之下,倒逼并有效保障了民主决策程序的执行落实。近三年来,全区累计代理村级资金收支3.36亿元,纠正违规事项127件,拒付不合理开支215万元。风水沟镇下坎子村以前因为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公开,导致群众连年上访。实行委托代理后,所有支出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公开透明后才能入账报销,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大幅提升,从有名的“内讧”村,转变为各项工作步入良性正轨的发展村。

  抓阵地,让服务群众“实起来”。认真落实自治区“五个三”模式要求,对照“一厅四室一阵地”标准,区镇村三级联动,相继整合投入1514.9万元,新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9个,提档升级47个,目前,全区村级活动场所在500—1000平方米的27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19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整体标准化、规范化全建设覆盖。同时全面建立实行干部联户、民事代办等制度,探索推行“错时办公”“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并注重利用信息化媒介,拓展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增强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公开监督的整体功能。在规范管用上,元宝山镇南荒村立足自身毗邻露天矿,征地维稳任务繁重的实际,组织村调委会并积极联系驻地派出所、基层法庭,设立了“民事调解室”,邀请他们定期入村办公,通过“先人民调解、再行政调解、再司法调解”的三式联调机制,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解决,确保村内无民转刑案件、无非访和群体访发生。

  抓网格,让基层治理“细起来”。老百姓除了对身边的“微腐败”深恶痛绝外,其感受深刻的还有我们基层干部的种种不作为、慢作为,以及服务保障中的不精细、不到位。对此,去年以来元宝山区把握自治区试点契机,统筹城乡基层,全面开展了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指导各地按照“简便易行规范高效”原则,扎实践行“党建引领、五一同行、融合共治”工作模式。将全区116个村和社区科学划分为478个网格,一对一调整覆盖了网格党组织;以1570名专职网格员为骨干,会同357名职能部门下派的专业网格员以及各类社会志愿网格员等,依托“党群连心桥”信息平台,引导12.9万多村(居)民及时加入,有效覆盖了全区92.3%的家庭,通过“一网统管、三级联动”的问题分流处置机制,协力排查调处民需1.3万多件,落实惠民项目280多个,制定各类公约700多个,实施自治项目60多个,党委领导、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效形成。比如,去年雨季,元宝山镇建昌营村的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村前道路由于常有大车通行,排水桥面被轧坏了,便及时将这一情况通过网格通系统拍下后,呼叫上报给村党群服务中心,由于修复工程量比较大,村书记就召集网格团队一起研究,会上,联建单位中的东露天矿党委主动请缨担了下来,并在第二天就派车、出料赶赴现场,村里在家的党员干部也都全员出动、义务参建,不到一周,就恢复了道路畅通,不但大大降低了问题分流处置的上缴率,而且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