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村,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北侧、吴淞江南岸,村域面积3.4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003户、人口4150人。2006年成立金华村党委,现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174人。近年来,金华村不断深化“五有五品”党建载体,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优势产业强筋骨、以设施提升打基础、以环境美化亮家园、以文化建设促提升、以村民合作促增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五彩金华”,逐步走出了一条抢抓机遇谋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的创新发展之路,从昔日负债的薄弱村变为远近知名的经济强村,从生活艰辛的贫困村变为收入翻番的小康村,从默默无闻的落后村变为全国知名的文明村,从泥泞闭塞的小乡村变为家家通汽车粉墙黛瓦的新乡村,初步建成了“村强、民富、百姓乐”的幸福乡村。2020年金华村稳定性收入21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9872元,村级经营性资产1亿元。金华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金华村建立的一套比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金华村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的主要做法
党建统领,强化引领作用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以“五聚焦五落实”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十带头”模范作用,深化“三知三请三到”工作法,做到一位干部带10名党员,一名党员带10户农户。其次拓展服务载体。不断擦亮“时代菁华”党建服务品牌,打造“党建红色、发展金色、生态绿色、民生橙色、文化紫色”的“五彩”党群服务站,建立了“4355”乡村振兴行动工作体系。第三壮大服务队伍。不断深化“五支”党群服务队伍建设,推行“村党委+行动支部”工作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将党建工作统筹化、精细化、可视化,让党员行动起来,在“行动”上建支部,在“行动”中凝力量。
自治为基,筑牢基层基础
首先健全民主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金华村实际,规范村事务管理制度保障;聘请专职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为村经济的发展把好法律关,做好法律服务。其次强化民主决策。建立“村级重大事务民主票决制”工作法,办成了多件让群众满意的实事,如股权固化、政经分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项目。第三落实民主监督。依托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实体化运作,监督村“两委”决策决议执行情况,乡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情况,安全环保情况,工程项目建设情况,重点工作制度情况,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村干部履职情况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解决情况。
法治为本,深化基层保障
首先建强队伍。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积极开展网格化工作,网格长与网格员每天巡逻区域网格、走访、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等,近年来,全村无一例上访案件,无一个矛盾上交,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基层稳定。其次建好机制。先后制订了矛盾纠纷预防预警排查化解机制、治安巡防安全隐患预防处置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促进“三治融合”。第三服务到户。成立驻村检察官、驻村法官、驻村警官,驻村律师,驻村人民调解员的“三官一律一员”队伍,为及时快速打击违法犯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各种利益诉求提供服务。
德治为先,培育文明乡风
首先注重结合。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美丽庭院、最美婆媳、和谐家庭等活动,积极培育乡村新风尚,依托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结合金华文化特色,充分发挥“长期帮扶解困的慈善队伍、服务群众的营销队伍、村庄环境的管理队伍、长期活跃的文体队伍、土生土长的草根宣讲队伍”等五支队伍的功能作用,将德治与法治、自治有机结合。其次丰富活动。除每年重阳节、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外,持续开展家庭才艺展示、百姓歌会等系列活动,由村民组成的舞蹈队、腰鼓队、戏曲队等文体队每年自编自演的节目在全村表演30余场。第三培育典型。发挥好德治引领作用,成立金华摆渡人——老汤(村老支书)工作室,培育一批“德治带头人”,充分发挥道德引领示范作用,对村内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导;以“美丽宜居乡村张浦镇金华村”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传播优秀法治文化和传统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展为要,激发乡村活力
一是生态农业增效益。通过“农旅一体”发展创意农业,改造提升金华果园100亩、金华林地100亩以及高标准农田300亩,设计和打造以花卉观赏为主,集游览、生产、科普于一体的花博园,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打造“四季有花开,时时有花赏”的美妙意境。二是田园客厅兴产业。以建设“田园客厅,百姓会堂”载体为契机,着力打造“前厅后园”功能。将村庄内老厂房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变身文创产业发展新空间,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新活力。同时,坚持以“一庭院一总部”为导向,用活“一村二楼宇”政策,引导农户把闲置农房改造提升,以“文创、智创、农创”模式发展民宿经济。三是特色产业富农家。建立农夫超市,做好金华腊肉及农产品深加工生产、制作、销售一体的生产展示中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春节期间,全村销售腊肉5万多盒,户均增收4000多元。
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近年来,金华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乡村基层治理在理论探索、实践创新、制度落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发展和进步,乡村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均显著提高。但是,从对金华村及其他一些村的调研情况来看,乡村基层治理依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乡村传统价值理念对乡村基层治理影响较深,村与村之间、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彻底根除;与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比,乡村治理现代化还处于较低层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农民青年“逃离乡村、扎根城市”的固有局面还没有彻底扭转。突出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还不强,二是自治水平还不高,三是法治观念较淡薄,四是德治基础较脆弱。
优化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2.0版“金华方案”
树立乡村治理现代化理念
首先必须树立发展理念。坚持社会本位的发展理念,以实现乡村、农业、农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尊重和维护乡村基层社会自身的现实需求。瞄准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的现代基层治理体制,实现基层公共权力的有效运转以及公共资源的合理共享,进而实现乡村基层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树立为民理念。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祛除官本位陋习,营造服务型基层组织。明确乡村治理的广泛对象和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与乡村基层社会公共生活相关的各种议题。树牢法治为民理念,将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坚持依法依规推进农村各项工作。
第三必须树立共治理念。整合乡村治理涉及的多元化治理主体,不仅包括基层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等政权组织或群众性自治组织,还包括合作社、基金会、老年协会、公益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同时也包括乡镇企业、商铺、村集体企业等各种形式的营利型组织等。运用乡村治理中的多样方式和手段,尤其倡导通过共同参与、协商合作、说服教育、优势互补、精神鼓励等非强制性的方式和手段解决公共事务中的矛盾和分歧。
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
首先强化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和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大力培育“红色头雁”。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先锋“十带头”行动等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忠实尊崇者,爱党、忧党、兴党、护党。加强阵地建设,全面打造“海棠花红”三级党群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党建联盟、“行动支部”组建,并推动党员干部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提高威信、提升影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严厉打击农村基层黑恶势力和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严肃查处发生在惠农资金、征地拆迁和农村“三资”管理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
第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通过结合教育、宣传等外部价值灌输方式和适当物质奖励的激励方式,不断深化广大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持续促进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情与日俱增,加快塑造适应现代农村基层治理要求的农民群体,培养农民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完善村民议事、理事等村民自治制度,并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推进其在基层多元主体共治中的协同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切实可行的、具备一定约束力的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发挥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弘扬公序良俗。
第三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增强多元治理主体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对法律的敬畏。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特别是引导农民群体从崇拜个人权威向遵从法律权威转变。进一步完善“三官一律一员”队伍,把服务送到村民家里,及时快速打击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合法权益诉求。聘请专职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尤其是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动迁补偿等把好法律关。推进“两网融合”,制订矛盾纠纷预防、预警、排查、化解和治安巡防、安全隐患预防处置等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婚丧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婆媳、和谐家庭等评选活动和志愿服务、文明家庭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创新乡村治理现代化机制
首先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按照整体性治理理念和多元化治理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公众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融合政策、规章、服务、监督等多个方面,整合治理层级、公私部门、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的综合性现代化的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领导,负责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现代治理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承担农村基层各项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职责。社会组织在乡村现代治理体系中,承接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社会领域”的各项事务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广大农民则是乡村现代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他们既是重要参与者,又是利益相关者,村诸多事务的治理都需要由民众共同协商,实行民事民议民决民办。法治是乡村现代治理体系中社会事务治理的基本方式,是保障农村基层各主体合理履行职能、协调有序工作的根本机制。
第二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商互动机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主体以及庞大资源优化配置的长期复杂过程,不仅要强化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结构的纵向权力运行机制,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要建立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及各类社会组织之间横向的协商与互动机制,创新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的渠道和平台。
第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监督机制。创新发展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相互监督,创新完善村民、社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的渠道,充分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体,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监督作用,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上现代化之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