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运用好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落实党的纲领和主张,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是推进乡村治理的关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涌现出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典范。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火车头”作用,强化基层党建,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定期听取村民委员会、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报告,广泛联接区内各单位党组织资源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动社区治理工作。湖北省大冶市提出了“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的总体思路,通过搭建“村委会—村庄理事会—农户”三级治理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汇聚乡村先进力量、规范自治运行机制、强化精神激励和物质保障等措施,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将“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构建行政村、村民小组、党小组三层党建网格,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实现了党建对乡村治理的有力推动。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创新乡村治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重要的组织基础。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体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一要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党支部的设立要有所创新,可以采用村支“两委”主导、村合作社参与,齐抓共管的模式。要持续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与乡村治理机制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二要深入做好党员教育培养。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先进分子发展到党员队伍中来。注重在有为的青年创业农民中发展党员,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壮大农村各领域党的力量。此外,要积极寻找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等学习活动,号召广大农村党员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要打造一支“懂治理”的干部队伍。丰富乡村治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强化党性教育,结合成功案例经验,着重对乡村治理工作进行培训。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千方百计引凤还巢,努力打造一支爱农村、懂农业、能治理、讲政治的党员干部队伍。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
打牢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各项事务和村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助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一是根据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精准施策。鼓励各村深入挖掘资源,打好优势牌走活特色路,重点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项目,鼓励村级组织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微型企业等。大胆探索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提升产业帮扶。在坚持农民家庭土地承包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引导村民将闲置的田地交由村集体管理统一对外进行经营,探索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产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收益脱钩的难题。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探索提出农户出土地、劳动力,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技术、销售服务,双方协商分红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土地折价入股,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发展产业。三是激发党员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到项目实施、资金监管等工作环节,做到过程群众参与、效果群众评价、利益群众共享,强化村民对集体的向心力。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匡正社会风气、塑造乡风文明、重视道德建设,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针对目前文明乡风比较薄弱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模范带头作用,协助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创新意识和道德水平,努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研究和剖析农村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及树立时代新风活动,建设新时代农村道德标准,引导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逐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具有时代气息的农村新文化,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文化保障。三是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训和家风建设。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千万个农村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以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要着眼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有效治理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力保障,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一要通过自治提升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议事决策作用,强化利益联结与合作意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丰富村民自治的内涵,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重点和农村改革发展实际,及时修订农村集体产权法律制度,依法保障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民财产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制定农村生态环保、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法律法规。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以“法”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把农村治理好、发展好。同时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安全、国土资源管理、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执法力度,为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致富保驾护航。三要强化德治为乡村振兴提供力量源泉。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深入解读农民群众关心的政策措施,推进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社会的巨大影响,将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契合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形成新的社会道德标准体系,为推进乡村稳步发展提供道德保障。
(作者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