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家农业大公园” 促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农业公园创建纪实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唐昌镇地处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北部,幅员面积75.07平方公里,辖22个村(社区),人口8.2万人。唐昌镇历史文化悠久。最早见史于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牧誓八国·古蜀国(杜宇王朝)”,为古蜀时期邑地“他多”,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唐朝仪凤二年(677年)置唐昌县,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改名崇宁县。明朝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悦燇封在崇宁县做崇宁王。1958年,撤县并镇更名唐昌镇。境内成灌高速、成灌快铁、国道213、国道317线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区、镇乡级路网发达,锦江绿道、两河绿道、沙西绿道等慢行系统完善,交通便利,为“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和“全市旅游重要枢纽”。唐昌镇是“绿色战旗·幸福安唐”成都市乡村振兴博览园最大的乡镇,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的核心区,同时也是成都市西控区域最大的农业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昌镇战旗村,嘱托战旗村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为抢抓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机遇,用好用活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国家”金字招牌,将唐昌镇全域,结合“公园城市”理念和“农业非遗”保护要求,整体包装为“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以建设大公园为载体,传承保护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坚持“党建引领,民生为本,项目为基,改革为线,文化为魂”,大力实施“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新唐昌镇全域农商文旅全面融合发展, 力争把唐昌镇建设为“公园城市”的乡村样板。

  一、主要做法

  以传承保护和发展建设“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出发点,立足唐昌是成都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水源保护地”实际,以建设大公园为载体为抓手为统揽,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积极推进唐昌全域全面发展。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大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全面统筹协调,结合上位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大公园规划,强化大公园建设廉洁保障。二是成立了招商专班,梳理资源,结合规划精准招商和加强引入项目的跟踪服务,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三是研究吃透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整合好涉农资金和创建资金,确保大公园建设财力有力支持。

  (二)广泛发动群众

  一是组织召开村社干部大会、党员大会、村民议事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和群众坝坝会,宣传建设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的目的和意义,开展了各种培训教育活动200余场,受众逾3万人次,常态化推进全民感恩教育行动、新农人职业培训行动、镇村干部能力提升行动、“四清四净四改四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集体经济倍增行动、城乡社区治理行动、景民教育行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非遗保护行动及精准招商行动“十大行动”。发动群众参与到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建设中来;二是召开镇人代会,征求各人大代表对建设唐昌农业大公园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并形成“把唐昌全域建成国家农业大公园”的决议。三是围绕农耕文化主题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引聚人才提升技艺、塑造品牌服务群众,建立文化队伍32支,创新10余个本土题材剧目;通过开展“大地艺术节、农民丰收节、战旗半程马拉松、世界自行车日同城骑游、唐昌七夕节、开秧门、民俗婚庆表演、乡间越野跑、村民运动会”等多项农商文旅活动,有效发动群众参与,并促进景区旅游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四是发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平台作用,围绕农业主题,深入开展“三农”干部培训、农业专业人才培训等教育业务;发挥战旗村“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品牌作用,在大公园全域设立实践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实践和农耕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研学产业。

  (三)社会各界多方参与

  一是镇党委政府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唐昌全域75平方公里的“国家农业大公园”规划和策划,把全镇22个村(社区)因地制宜划分为8个发展组团,各组团围绕“传承发扬农耕文化”主线,重点发展“农业、旅游、教育”三大产业;并利用境内已有的村道、社道串连成约42公里长车行环线,作为大公园主干线,利用已有的“锦江绿道、两河绿道”等绿道,连通约60公里的绿道环线,打造为“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的“两环”。“两环”把唐昌全域内的景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农业产业园等农旅资源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全镇域农旅融合发展格局。二是各组团及村(社区)内部,又利用村道、社道形成若干小环线并与“两环”互联互通,形成了“大环套小环,环环是游线,处处有产业,步步有景观”的新格局。三是发动群众进行环线改水改厕等社区环境治理,建设湿地公园、绿道系统,打造优渥生态环境,主动融入“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建设;四是动员环线沿线群众对自家院落景观提升和农房风貌改造,转型发展“农家乐”“艺家乐”“民宿”“小游园”“博览园”等文旅、农旅、艺旅新消费业态。五是鼓励环线农户、商家将自家闲置空地进行公共停车场改造,并对现有厕所按旅游厕所标准实施改造提升并免费对外开放,镇党委、政府免费提供标牌标识、导视系统等配套安装,并优先提供区域周边道路、沟渠、风貌等公共配套建设支持。

  二、取得成效

  通过三年努力,唐昌“中国农业公园”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功能结构和产业布局达到预期效果,重现都江堰精华灌区“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锦秀画卷,农商文旅全面融合的唐昌农业公园功能区形态已初步显现,“五大振兴”示范建设及经验集成取得阶段性成果,村民生活品质、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全国生态经济强镇、中国生态魅力镇、中国十大农业示范镇、中国绿色生态韭黄之乡、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镇、四川省优秀人文特色城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市园林城镇等荣誉称号。

  (一)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

  建成了42公里旅游车行环线道路,并实施了导视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具备旅游承载能力。60公里绿道已修建并形成环线。同时,沿着车行旅游环线基本建成了“十里樱花、十里桃花,千亩梨花、千亩李花”赏花基地,正在规划建设“十里荷花、千亩盆景”。建成有万亩韭菜基地1个,千亩架菜、千亩生姜、千亩生菜等常规蔬菜生产基地20余个和日产100余吨新鲜杏鲍菇、金针菇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基地2个,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5000亩,优质农产品包括韭菜(韭黄)、生姜、儿菜、生菜等。建成农夫记忆博物馆、郫县豆瓣博物馆、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唐昌布鞋博物馆、萝卜干博物馆、唐昌美术馆。“八组团”已初具形态,其中,战旗村景区已升级创建成为国家级4A景区,农夫记忆景区、君平故里景区已创建成为成都市3A林盘景区,唐昌古镇已修复了翰林院、崇宁文庙、梁家大院等历史文化资源,修复打造大椿巷、文昌宫巷、刘家巷和卖卜巷等古街古巷。

  (二)农商文旅体全面融合格局已初具

  聆听君平故事、观赏湖光山色、竞技登山骑游、寻觅梨花爱情、陶醉大田景观、烹享林间美食……风光秀丽,乡风文明的大公园,兼具农村观光、非遗体验、亲子互动等旅游体验,一种新的近郊游正在形成。唐昌深厚文化的底蕴和各组团丰富多彩的活动,引来游客纷纷驻足,品味乡思乡愁、耕读传家意境、体验农村生活乐趣。已培育产值上亿龙头农业企业2家,以及“锦宁韭黄”“先锋萝卜干”“永安生姜”“唐昌食用菌”“柏木架菜”“钓鱼盆景”“两河水果”7个农业品牌。沿大公园环线新增农家乐、艺家乐22家,新引入“西蜀竹林”“翠筠潺苑””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12个,投资152亿元;正在洽谈中项目4个,预计投资30亿元。培育市场主体33个,新增就业岗位308个。

  三、特色案例

  全镇22个村(社区)在大公园建设中,纷纷主动对标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你追我赶,各显神通,涌现出战旗村、先锋村、柏木村等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先进典型,一个典型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一)战旗村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一是坚持抓党建促发展,要求全村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坚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努力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坚持抓农村改革,努力把中央、省、市、区的农村改革政策变成村庄发展的经济动能。继2015年9月完成全省“第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打造五季·香境商业综合体后,2020年再造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第一槌”,与天府旅游公司合资建设“战旗天府酒店”;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培育榕珍菌业、满江红、战旗等省、市著名商标品牌3个;四是坚持抓村庄治理。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一体促进村庄和谐;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关闭污染企业,建五季商业综合体和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和土壤有机转化1000亩,打造“天府水源地”有机品牌。建成80余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乡村十八坊、20亩设施观光农业园和3万平方米乡村酒店;采取“统规统管”新模式,建成“战旗一里街”,实现“废弃资源变资产”,年均游客人数达110万人次;搭建“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把订单农业、精品农业、体验农业、线上交易有机结合,大力推行农产品网上交易。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到战旗村视察乡村振兴工作时,称赞战旗村“战旗飘飘,名副其实”。

  战旗村深化提炼出“把支部建在生产链上”“把办公室设在项目里”“十八坊,免租+营业额10%分红”“吕家院子,租金+营业额3%分红”“土地经营管理八大模式”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战旗村先后荣获“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科技示范村”“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四川集体经济十强村”“四川十佳生活富裕村”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并于2019年3月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2020年11月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二)先锋村“九大碗”工作法,林盘院落变景区

  先锋村以“打平伙”办“九大碗”的方式开展1+3+5工作法(镇党委政府做好规划设计1道菜+村委会做好污水管网、道路、外墙门头3道菜+村民做好改水、改厕、改厨、院落整治、产业植入5道菜)实施了院落人居环境提升,共同完成“夏家院子”和“公共食堂院子”自主整治;同时,建立了以团结邻里、孝敬父母、垃圾分类、院落整洁为主要内容的“农夫生活信用社”考核机制,采取一周一考核,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兑换考核模式,年终树优评先,奖勤罚懒。“村上做‘外面’,群众做‘里面’;村做‘看点’,群众做‘卖点’”的“人居环境整治·林盘院落风貌改造”新模式,不仅使曾经脏、乱、差的林盘院落变得干净整洁,还有效地改变了村民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更让村民思维由“要我吃饭”转为“我要吃饭”,并在全区“乡村振兴第一仗·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中独树标杆。

  通过“打平伙”工作方法和开设“农夫生活信用社”考核机制,先锋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壮大,先后建设成了农夫坝坝宴、供销社、公共食堂、农夫记忆博物馆等景点,创新探索出“景观风貌+特色商品+农旅业态”的集体经济新模式,拉开先锋村“农夫记忆”景区建设序幕,2019年成功创建成都市AAA级林盘景区。

  (三)柏木村“三民善治”,旧貌换新颜

  柏木村党委坚持“民事民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抓民风、促和谐、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村民参与、民主共治”的基层治理之路,使昔日的软弱涣散党支部一跃成为全区先进党支部,由贫穷落后村变成了幸福美丽新村。推出的“村长茶馆”被列为全市、全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典范。一是坚持民事民评,找准问题症结凝聚民心。结合“流动党课进院落”活动,支委成员分别到全村16个社召开坝坝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梳理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班子内部不团结、不敢担当、党员党性观念淡漠、部分党员私底下起反作用、村里歪风邪气较重等突出问题20余条。村“两委”按照村民关注热度、受益广度、解决可行度三个“标准”,拟定解决问题方案,分层分类召开社长会、党小组长会、村民议事会会议对方案修改完善,并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农村党员夜校(农民夜校),宣传解决问题方案,及时向涉及村民进行说明,充分做好村民思想沟通工作,化民怨、聚民心,广泛凝聚发展共识。二是坚持民事民议,健全村级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议事会成员直接联系群众机制,通过民主协商、直接选举,选出了由党员、德高望重的村民、致富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的村议事会成员,要求每名议事会成员联系10户村民,每周走访联系村民、收集意见建议、宣传涉农政策、向支部反馈情况。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议决,针对村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建立了支部领导、村民议事会议决、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公示栏公示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行阳光村务。完善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了柏木村《“两委”干部管理制度》《社长管理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等制度,推行每月一期《柏木通报》,通过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改进村干部作风。三是坚持民事民办,聚焦热点难点建设美丽乡村。针对村民反映集中的入户道路修建等重大事项,支部组织村民召开主题院坝会集体商议,通过村民筹资筹劳、村集体资金补助、向上级争取支持等办法,发动村民筹资14.45万元,完成9条共计2800米的入户道路路基建设,村集体筹资200余万元,完成7000米村主要道路建设,全村路网体系初步形成。组织开展“我为柏木点盏灯”活动,发动村民每户筹资100元并自愿承担电费,实施全村各主要道路和院落简易路灯安装工程,把村民转变成村级事务的参与者、支持者、实施者。党员带头示范,28户村民自筹资金3万多元,义务投劳260余人次,清掏沟渠600余米,清除杂草、垃圾20余吨,彻底改变了以往院落脏、乱、差的现象。举办柏木“三美”颁奖晚会、道路命名晚会、农民运动会、游园会等系列活动,开展柏木“好儿媳”“好邻居”“好夫妻”和“党员示范标兵”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村风、民风的不断好转,实现了党员更自豪,群众更幸福,乡村更和美。

  (四)平乐村打造君平故里景区,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平乐村利用拥有郫都区唯一浅丘台地平乐山和著名文旅胜地平乐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景宜人的自身优势。投资100多万元,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成都庄遵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依托君平故里景区发展旅游,对整个平乐村区域内的景点和节点进行打造。先后完成君平纪念馆、石龙窝、仙女池、梨花沟,瓦子坡和长寿佬茶园景点打造和提升。盘活了优质资产资源,用活村集体资金,提升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稳固增收。

  平乐村君平故里景区于2020年4月16日正式开园,仅开园的第一个月,景区管理公司承接的君平烤肉、观光车及娱乐设施的运营收入便达到了10余万元。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五)锦宁村传承韭黄技艺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锦宁村是国内有名的韭黄之乡。作为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锦宁村以韭菜产业园为核心,依托有着300多年种植历史的韭菜韭黄,围绕韭菜打造产、供、销及生加工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锦宁韭黄专业合作社”专项负责韭菜韭黄产品对外营销,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全村及周边村民参与韭菜、韭黄种植,建成的韭菜韭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086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韭菜韭黄种植基地,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葱韭类农产品出口基地。其韭黄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及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200多吨,年创外汇收入40多万美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唐昌镇供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