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丽营一村:成功逆袭的明星村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高丽营镇一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最西端,与昌平区交界处,紧邻京承高速,牤牛河自北向南环村而过。据《顺天府志》记载,高丽营最初是“唐驿站,高丽使丞用,形成村落”,故得名高丽营村。全村现有426户,其中户籍人口931人,常住外来人口480多人,共有党员75名。村域总面积3347亩,耕地1734亩。

  近年来,高丽营镇一村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建成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先后被评为“北京郊区生态村”“北京市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北京市先进村民委员会”“北京最美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治理软弱涣散 党建引领乡村蜕变

  2014年以前的一村,用脏乱差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村里私搭乱建、门前堆物、光秃草地、乱扔垃圾等现象十分普遍。尤其让村民难以忍受的,是村西的那条纵贯南北、长一公里多的臭水沟。作为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支部班子“软”,党员队伍“散”,村容村貌“乱”,是当时一村存在的严重问题。

  2014年,高丽营一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产生。在区镇两级的指导和帮助下,“两委”班子痛定思痛,自我加压,针对村容村貌的整治难点,村民生产生活的痛点,多次研究后,下定决心整顿转化,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持“三级联动”,健全整顿转化工作责任机制。结合顺义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系统工程,通过区镇村三级上下联动,层层传导压力,形成“级级有任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

  二、聚焦“三个抓实”,夯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基础。在整顿转化过程中,一村党支部书记庞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党组织整体能力为目标,狠抓支部班子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创新党群工作机制,以党风带村风促民风,治“软”整“散”,不断夯实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基础。

  三、推行“三块牌子”,构建协同共治村域治理格局。2014年,顺义区委启动村规民约修订工作,高丽营镇将一村作为试点村重点推进村规民约建设。新一届一村“两委”班子也决定抓工作就从环境“破题”,而“破题”的方法,则是依托“村规民约”中规定的内容,通过“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最终形成党员带头、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一村党支部做到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化解民忧、凝聚民心,按照“三下三上”法,结合“红心引领,入孝出悌,崇文善礼,知乐善舞,亲水护绿,遵规守制”的24字村域文化,进一步凝练成“三块牌子”的村规,构建起党群协同共治的村域治理格局。

  一村村民家门口悬挂着金灿灿的三块牌子,分别是:“一村党员户”“村规民约星级户”“五个十佳”(“精神文明之家”“敬老孝老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绿色生态之家”和“遵规守制之家”)。一村党支部以“三块牌子”为工作抓手,树党风带动民风村风的转变,重塑党员形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借助着三块牌子,促进村规民约的落地执行,使村域治理取得实效。“三块牌子”在一村由“软弱涣散”向“坚强有力”的蜕变中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整合有限资源 村域经济创新发展

  如今的高丽营一村,臭水沟已变成了荷花池和健身广场,屋前屋后不见杂草堆物和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和花草围绕的村居。通过有效治理,党员的凝聚力有了,村庄环境变了,可如何让村民真正的富起来,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是摆在一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村庄规划,一村“两委”经过缜密分析后得出结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一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不多,大面积都是农业用地和一般农用地,怎样才能让现有土地资源产生最大效益?一村的答案是:依靠科技支撑。通过联系咨询科技人员得知,相同面积的小麦,如果种植成无污染的富硒小麦,产值会翻番。一村通过召开“两委”班子会及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先后示范种植了170亩富硒小麦和富硒黄豆,经专业部门检验,一村的富硒小麦含硒量是国家标准的20多倍,而且小麦、黄豆无任何农药、化学物品残留,绿色无公害。有了绿色健康的品牌效应,一村延长产业链,相继推出一村富硒面粉、一村馒头坊等产品,并与首钢国旅合作,发展连锁经营,2020年8月在北京双井开设第一家分店,后续还将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人吃上一村生产的富硒健康绿色食品。

  一村农场机务队的厂房闲置多年,一直只是放置杂物,属于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村党支部通过引进台湾渔业养殖技术,实现工厂化流水养鱼,同时将厂房修整后开发成新型养殖展馆,并利用此处场地开发打造出文创大院,成功带动了村庄休闲旅游观光业的逐步发展。如今,通过产业兴村,一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2.6万元。

  加强文化赋能 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腰包鼓了,高丽营一村“两委”班子又开始思考如何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

  为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先后投入500余万元,逐步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探索通过“7+X”的模式,规范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即“7”:多功能厅、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图书室、广播室、棋牌室、文化广场;“X”:乡情村史馆陈列馆、党群活动室、便民餐厅、便民食堂等。此外,村里还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广场、休闲公园等,老百姓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达3000平方米,娱乐设施、健身设备应有尽有,为一村的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着“戏曲之乡”美誉的一村拥有一个评剧团“爱曲社”,每一年,评剧团都会去各村开展戏曲专场演出十几场。一村注重利用传统文化优势,鼓励“爱曲社”把简明扼要的“村规民约”谱成评剧,演出时教乡亲们学唱,村规民约一下子就生动了,乡亲们就自觉地遵照执行了。村里常年活跃着的还有剪纸、广场舞、模特队等多支文化队伍。其中广场舞队伍就有三支,并多次在区、镇组织的活动中获奖。

  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文化建设的问题。通过走访,了解群众的娱乐休闲方式以及对文化的需求等,制定相应计划。平时定期组织村民进行“爱泥塑”“旧物改造”“水拓画”等手工制作活动,不定期开展读书会进行好书分享活动等。逢年过节,村里还积极组织各种文艺汇演活动,老百姓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村里还坚持每周播放一次优秀影片,在丰富村民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一村结合当地区位优势,打造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计划,打造文明小院、墨香小院等文创小院,白马艺术区、“拾光”老照片博物馆等文化产业,吸引来十几位各领域的艺术家驻扎在此。即将竣工验收的高下剧场、书香阁、“红色”教育主题书屋等文化设施,使村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做到既有内容又有精神实质。

  短短几年时间,高丽营一村从一个“脏乱差”村逆袭为“明星村”;一个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蜕变成群众点赞的范例。村容村貌好了,村民福利多了,村内文化氛围浓了,产业兴旺了,党群关系紧密了……村党支部书记庞强说:“高丽营一村近年来的发展蜕变过程,也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对农村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探索的过程。未来的高丽营一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蝶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幸福!”         (一村供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