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村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中西部,面积2.3平方公里,共有546户农户,人口2071人,新昆山人3133人,泾河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9人。村级集体总资产达1.75亿元,拥有集体资产人才公寓42000平米、沿街店铺7200平方米、标准厂房32500平方米,投资入股高新技术企业4000万,每年获得400万收益。2020年村集体经济实现到账可支配收入295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5.4万元。先后荣获了“中国村庄2020特色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泾河村不断凝聚党群合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的“泾河样板”。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打造宜居生态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泾河村努力做到,让村民推开家门就能看得见园子。主要是通过推进一项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雨污分流两项改革,实行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四季绿化的新“四化”建设,将家园打造成公园一样美丽,让村民出了家门就到公园,多进公园少进医院,少进医院就是多省钱,践行习近平总书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
泾河村提出了“精致乡村”的建设理念,用美好的愿望聚民心集民力,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大力打造“精致泾河”。例如,在整治房前屋后违章建筑的时候,村党委多次将“人居环境整治会议室”搬到屋外,邀请村民代表一起沿着村内每一条巷道,挨家挨户实地查看房前屋后的垃圾死角、乱堆乱放、违章搭建、乱养乱种等“脏乱差”环境乱象,以“大家一起看、大家一起想、大家一起做”的方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决心。
有了村民的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泾河村以“整治一处、清洁一处、靓丽一处”的标准,全力攻坚,一次革命、两次进步、新四化建设全面铺开。“见缝插绿”美化点缀村头巷尾,农房墙面刷白出新,建设顾炎武文化长廊健身步道,处处彰显水乡江南韵味。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无形中激发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调动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
厚植乡村文化底蕴 提升文明乡风
泾河村党委按照习总书记指示,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村民素质,用好“昆山顾炎武思想”文化金名片,大力弘扬顾炎武精神,建立了全市首个顾炎武研究农村分会,创新引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教育,加强对朱柏庐《朱子家训》的学习教育和理解实践,在居住小区内建设文化长廊步道,融入传统国学元素,营造人人爱文化、人人有文化的良好面貌,厚植农村文化底蕴,提升村民思想境界。例如,在整治人居环境过程中,大力倡导“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优秀传统文化,从村民思想观念上入手,通过宣传教育改变村民们的小农思想,提升文明素养。
此外,泾河村还“照单下菜”打造泾河学堂,根据群众差异化的文化需求,变“统一配给”为“按需配菜”,创新开设“泾河学堂”,专门开辟总面积560平方米的国学教室,错时开设昆曲、绘画、书法、国学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课程,为本村老中青幼等不同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陶冶村民文化素养。泾河学堂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开展“国学考级”课程,针对村中的适龄儿童开设专门的国学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让泾河的孩子们接受比较系统全面的国学教育,推进优秀传统国学的弘扬传承,同时带动整个乡村厚植文化底蕴。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动治理有效
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基层管理走向基层治理。
自治上,探索实施“村民积分管理”,建设“积分超市”“积分银行”,激发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成立“村民议事厅”“村民议事会”“是非评判会”“邻里互助会”,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村庄环境改善、村庄现代化治理、村民面貌提升等村级事务,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法治上,充分发扬民主法治精神,凡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均按照“四议两公开”流程规范决策。弘扬法治文化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以案说法开辟法治文化宣传新路径,利用法治学校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帮助村民进一步提高对法律实际作用的认识。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充分利用法治思维,紧紧围绕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小区内机动车进出管理的实施意见》《小区绿化养护维护实施意见》等规章细则,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质量。
德治上,立足昆山本土优秀文化,创新引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教育,加强《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教育实践,用好“顾炎武思想”文化金名片,成立顾炎武研究会泾河村分会,定期邀请文化名人来村开展文化宣讲活动,在塑造美丽人居环境的同时注重厚植乡村文化底蕴,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促进生活富裕
发展为了村民、发展依靠村民、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泾河村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最基层,把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把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等空间资源空出来,将工作人员力量集中到服务村民一线,构筑起“便民服务中心”“24小时图书室”“村民健身中心”等十大服务载体,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文化提升、体育健身、医疗健康、居家养老等综合性服务。制定“股权分红、文化素养提升服务、医疗普惠救助金、爱心尊老金、中小学生学杂费报销及新录取大学生奖学金激励、村民免费体育健身服务、65岁以上老人提供补贴午餐晚餐”等八大福利,全年福利发放费用超过600万元,村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如今的泾河村,一排排白墙黑瓦的新农村庭院、一处处规划有序的绿化景观、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所见之处满目葱茏、花团锦簇,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孩子们在绿树成荫的村中心公园里嬉戏玩耍,老人们在干净整洁的文体广场上悠闲地打着太极拳、跳着广场舞,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泾河村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