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清河人的家底和宝藏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晓宇 胡月 字号:【

  2019年,吉林省通化集安市被评为“全国‘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清河镇是集安市“全国‘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的主阵地。巍巍老岭,悠悠清河,在这绿水青山环抱的边陲小镇,一幅四野新貌、生机盎然的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清河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集安市西北部,因苇沙河水清澈透明取名清河。全镇幅员面积5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303国道贯穿全境,集通高速留有出口,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2013年被评为通化市甲级经济强镇、吉林省“百强镇”之一,是国家城镇化发展重点镇之一,2014年清河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2017年清河镇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

  依托丰富山林资源,生态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清河镇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84%,生态环境十分优良,辖区内资源丰富,有悠久的人参种植历史,素有“人参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围绕人参、食用菌、山野菜、林间经济(林蛙、蜜蜂)等产业,已经形成发展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发展态势。2011年清河野山参荣获“国家地理标志长白山保护产品”称号,2017年9月,清河镇获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人参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按照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清河镇高标准、高层次地完善了现有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了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时为了满足打造“人参小镇”的需要,人参交易市场已全面升级为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占地109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建设精品商铺466户,散户交易区1.86万平方米、商务酒店8200平方米、大型超市3000平方米、停车位676个及其他配套设施。新市场于9月开业,预计2021年交易额将突破30亿元,3年内年交易额将突破50亿元。

  人参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作为林间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清河镇始终做到经济发展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坚持打击毁林种参力度不减,实施退参还林。同时,利用当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通透性强等优质地理条件,鼓励农户在山脚栽种园参、西洋参,以生态种植代替传统种植。

  多年来清河镇食用菌产业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早在2004年,清河村便敏锐捕捉到市场先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动当地百姓投入生产,村里提供菌棒,出菇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解除老百姓发展新项目的后顾之忧。目前森源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拥有生产基地7个,低温冷藏库20个,公司被通化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通化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吉林省林业厅命名为“吉林省林业产业化基地”,目前年均发展香菇100万棒左右,带动农户100户,实现年产500万元左右。2016年,清林菌业种植有限公司落户清河,公司率先引进液体菌种生产技术,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子实体加工于一体,是通化地区首家形成工厂化、自动化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公司日产菌包2.15万包,年种植黑木耳53万棒,年产木耳31吨。今后公司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和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技术对接,与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密切合作,加大对食用菌林下仿生、菌类精加工及微量元素提取等精深产品研发力度,将清林菌业打造成为吉林省最大的黑木耳示范基地。

  近年来,清河镇山野菜种植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依托德源特产协会,在人参、西洋参、林下野山参、中小药材、绿化苗木和纯绿色山野菜等特色良种繁育方面形成集群效应。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8个中小药材和山野菜”科普示范基地,累计推广林下参、中小药材、山野菜、造林绿化苗木等58个品种,累计带动周边1800多户农民发展山野菜种植。让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未来仍将在生态农业、健康产业方面做足文章。

  优化美化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常抓不懈

  清河镇作为集安的窗口,岭北的中心集镇,生态环境建设始终贯穿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当中。这是清河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基点,也是践行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一是村屯卫生治理采取环境整治联合互检行动。确保对道路河流、公共场所、农村庭院、基础设施、垃圾存放点等地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各村纵向到底、公共环卫服务横向到边的管理范围,通过进一步明确责任,保证工作有抓手,有措施,有成效。镇里成立环境巡查工作小组,通过每月一查、及时通报、跟进整改、统一调度,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调配,促进全镇环境整治工作稳步开展。

  二是镇区及公路沿线卫生采取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对镇村实施正规化管理和常态化环卫保洁。服务面积48万平方米,聘用保洁员123人,其中河道保洁员37人,小区管理员10名,通过频查频检,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长效保洁。

  三是持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力度,集中改造一批道路、院墙、排水渠、堤防、亮化设施,打造绿化村屯、景观小品、公园绿地、农民文化广场,打造和巩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四是实施环境净美化工程,一是污水处理厂,对全镇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总投资6663万元,处理规模为每天5000立方米;二是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总投资4200万元,目前全镇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硼镁泥废料堆积场景观修复工程,总投资3155万元,总治理面积4.57万平方米,建设蚂蚁河公园1座,绿化面积8135平方米。通过对硼镁泥废料的综合治理,彻底根治了历史遗留难题。

  五是全面落实秸秆禁烧、森林防火、水源地保护、河长制等工作,通过法律宣传、逐级签约、责任分解、严格落实,从思想上明确污染防治刻不容缓,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行为发生,在重要时间节点,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24小时轮班值守,勠力同心、严守阵地,身体力行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查案件销号,全镇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从一而始,善始善终。从规划到实施,从经济到民生,每一处都彰显生态底色,绿水青山就是清河人的家底和宝藏。生态保护始终是清河镇各项事业发展的落脚点,也是百姓生活幸福、代代相传的起征点。清河镇将继续围绕富强清河、美丽清河、幸福清河的目标,继续昂首前行!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