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广聚英才——山东省新泰市抓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紧紧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人才、归乡兴业能人、农村实用人才、第一书记、新乡才等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他们立足本职、发挥作用,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智力支撑。

  实施“头雁领飞”工程,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新泰市把发挥村级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中之重,突出好人能人标准,健全完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工作链条,推进村级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重点抓好“四个一批”。

  选派招聘一批。推行“两选一聘”模式,从市直部门、乡镇街道机关干部中选派,从新乡才、经济能人等“五乡”人才中选拔,面向退役军人、回乡创业人员等组织公开招聘,优选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重点派往集体经济薄弱村。经广泛摸底调研,初步确定46个村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村(社)党组织书记。

  培养提升一批。持续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分类培养,加强与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的合作联系,通过组织开展名村游学、参加“村长”论坛等,开阔视野眼界、提升发展境界。组织部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上网课”和“村书记出门学”等活动,各乡镇街道组织发动村“两委”干部,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增强村干部发展欲望和发展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工作力度,调动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

  回引储备一批。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担任村干部,选聘一批本土大学生回村任职,积极引导回村任职大学生通过公开选举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和村委会班子,对培养成熟的直接任命为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已有53人进入村“两委”工作,其中12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调整退出一批。严格落实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梳理形成动议酝酿、资格审查、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宣布任职等6个环节12项内容为主的调整流程,先后对30名“两委”干部人选进行任职资格联审,将3名不符合条件的人选挡在门外。严格执行村党组织书记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办法,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坚决进行调整。

  实施“育苗升级”工程,建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新泰市审时度势,结合培养村级接班人目标,抢抓本土本乡大学生回流窗口期,积极吸引本土大学生到村任职、奉献家乡,打造了一支“永久牌”农村后备人才队伍。

  聚焦乡土秀才,蓄足源头活水。一是精准选人“定标准”。从村级事业长远发展考虑,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年龄在40周岁以下、学历为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特别是要具有本村户口或在本村居住满3年,热心村内事业、带富致富能力强,让真正有能力、愿意干的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二是严格把关“定程序”。参照公务员录用程序,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发布简章、统一报名审查、统一考试考核、统一体检录用,保证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公开。特别是在面试环节,明确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主考官,亲自挂帅“验兵”,面试题目侧重村集体增收、农村事业发展等相关方面内容,确保让熟悉农村、有经济头脑的大学生进入村干部队伍。三是明确职责“定目标”。统一签订《聘用合同》,明确服务期限和职责,负责做好村内乡村文明、帮扶脱贫、综合治理、民生保障等工作,帮助任职村梳理制定村级长远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引导群众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带动集体、群众“双增收”。

  聚焦成长成才,抓好培养锻炼。一是合理设岗“压担子”。回村任职的大学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切实调动回村任职大学生工作积极性。新汶街道大洛沟社区刘志担任书记助理期间,依托新泰好人协会,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先后开展志愿活动260余次,服务社区居民乃至全市群众3.2万人次。二是帮扶指导“教法子”。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每名回村任职大学生与一名乡镇班子成员、一名管区书记、一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结成对子,采取帮带示范、设岗定责、考核测评、跟班锻炼“四项措施”,引导回村任职大学生尽快融入农村、进入角色、发挥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回村任职大学生联谊会,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征文演讲、公益服务等活动,建立QQ群、微信群,拓展联谊渠道,促进回村任职大学生相互借鉴启发、共同提高。三是聚焦成长“搭台子”。为了帮助回村任职大学生尽快融入环境、加快成长,建立轮岗锻炼制度,把他们安排到征地拆迁、信访维稳、扶贫攻坚等“吃劲”岗位上进行磨炼。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回村任职大学生创业联盟,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引导回村任职大学生交流碰撞、构思谋划,确定创业新思路、新点子,实现联合创业抱团发展,先后有100余人加入,累计孵化创业项目18个。

  聚焦作用发挥,强化考核激励。一是吃下薪资“定心丸”。每月发放1600元的基本补贴,并缴纳320元的社会养老保险,全部由乡镇财政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人。年终各村根据工作情况再给予一定的绩效补贴,平均5000元,最高8000元。二是激活创业“原动力”。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级扶持创业政策和信贷、创投等各类社会资金,重点向回村任职大学生倾斜。东都镇酒台村王云龙利用青年创业帮扶贷款20万元,立足林果产业,成立了康王台食品公司,新上食品综合加工生产线,注册“康王台”商标,变单一冷藏为精深加工,主打辣椒酱、香椿等8种深加工农产品,带动本村发展辣椒种植600亩,实现村民人均增收6000元,集体增收2万元。三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目标导向、结果评议,把因村制宜找准符合本村发展路子,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内容作为回村大学生任职工作考核的重要评价内容,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和发展思路不清的依照规定予以辞退,通过目标考核给回村任职大学生带上“紧箍咒”。

  实施“桑梓归乡”工程,建强农村优秀人才队伍

  新泰籍在外农村优秀人才情系桑梓、心系家乡,是新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新泰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回乡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吸引带动回乡人才发挥资金、信息优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摸清家底“选人才”。一是乡镇组织摸底。以乡镇为单位,紧紧抓住春节等在外人才集中返乡有利契机,通过网络征集、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掌握本乡镇(街道)各村在外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优秀人才。比如,岳家庄乡采取“返乡创业手拉手”的方式,动员有返乡意向的优秀青年与优秀农民工结对返乡创业,目前有2对4人达成结对意向;果都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明伟等7名优秀高端人才建立常态化联系,有效助推本镇产业发展。二是三级包保联系。采取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干部、党员群众联系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对在外人才每年开展走访联系不少于两次。三是分门别类建库。根据人才类别和行业分类建立在外人才微信群,定向发布新泰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信息300余条,吸引优秀人才回新发展。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新泰市鼓励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的决心和举措,充分激发返乡创新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努力营造“以回乡创业为荣、以热爱家乡为荣、以奉献家乡为荣”的浓厚舆论氛围。

  做优环境“引人才”。一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挖掘各行业领域优惠政策,结合全市实际,制定创业激励政策,包括启动、经营和优化环节的资金扶持、奖励以及金融服务,加大创业担保支持。对企业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根据《新泰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给予政策扶持。二是聚集实用技术人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对作用发挥明显的,优先授予各级“乡村之星”“劳动模范”“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特别突出的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三是聚合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大学生创业论坛”等创业服务活动,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返乡农民工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典型选树活动,对获奖选手进行奖补,扩大影响,营建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带动本土优秀人才回乡参与、支持、服务家乡建设,产生良性互动和循环作用。

  搭建平台“育人才”。一是鼓励自主创业。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和政策,通过流转土地,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效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举办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评选出10名大学生创业之星,在山东秋实集团举办全市返乡创业大学生培训班,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开展“我的创业故事”分享、现场参观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专业能力入驻。加强与高等院校和专业企业战略合作,聘请专家教授担任乡村振兴特聘顾问,为区域发展规划、特色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实施提供战略研判和政策咨询,如积极对接山东博文广成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范修斌博士,成功引入CFL人才项目。三是服务基层组织。对政治思想过硬,有先进认知和农村工作经验,同时有强烈意愿带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的外出回乡创业人才,加大组织培养力度,引导其带领家乡群众共同发展致富。四是新兴产业孵化。依托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社会组织等项目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外出人才回乡创业行动”,聚集水电、交通、网络等优质资源要素,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或孵化室,并在创业成功的基础上吸引帮带更多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式以点带面构筑新兴产业发展聚集链。

  (新泰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