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河村民小组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勐弄乡勐典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集边远村寨。多年前,地方河村受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制约,村寨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村寨发展十分落后,当时村里仅有1名党员,为建起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工作,乡党委决定从龙门寨党支部、机关支部转入地方河籍2名党员,迅速成立地方河党支部。
党支部“建”起来了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9月,三名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在铮铮誓言声中,在全体村民热烈的掌声中,地方河党支部成立了。
一位傈僳族大妈拉着支部书记余春秀的手激动地说:“党支部成立了,我们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就有主心骨了。”
“一直盼着寨子成立党支部带领我们建设家园、脱贫致富奔小康,我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党支部成立前地方河唯一的党员李二含着激动的泪水对村民们说到。
信心,比金子更珍贵,支部书记余春秀攥紧拳头,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今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家庭肯定会越来越幸福,我们的支部肯定会越来越成熟。”
老寨“搬”出来了
2014年盈江发生“5·24”“5·30”6.1级强地震,地方河民房受灾重损11户、轻损4户。受地质灾害威胁,地方河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被列入省政府规划实施。
在群众大会上村民小组组长李四征求搬迁意见,很多人不想搬,有说没钱买地基的,也有发愁搬出去没有猪圈怎么生活的。这时,大家才意识到搬迁工作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党员必须带头,我家先搬,我们党员带头先搬给群众看。”支部书记余春秀在支部、村民小组长会上掷地有声。
“我赞成,我作为地方河老党员,我愿意先搬。”李二接着说。
“我们要动员所有人一起搬,明天我动员我家亲戚搬,你们动员你们亲戚搬,还不搬的一起去做工作。”曹德强补充道。
在支部党员和村民小组干部的带头下,村民们积极响应,搬迁项目按规划要求得到有序推进。
“以前在老寨住的是叉叉房,一下雨房间里总是要找很多锅碗瓢盆去接住漏下来的水,焦心得很。”
在搬入新村后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村民栋三这样说。
“是呀,当时老寨只有一间瓦房,其他全部是叉叉房,路又不通,上勐弄街(赶集)来回都要一天。”村民李四边摇头边回忆。
“现在变样了,新家又牢固,柏油路直接通到家门口,党的政策好啊。”村民栋黑列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村风“美”起来了
地方河党支部创新工作方式,以讲承诺、认岗位、抓落实力促村寨群众面貌提升,党支部作用得到发挥,支部群众基础得到增强。
支部书记余春秀在服务承诺中说:“我们要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地方河的发展与建设,把对党忠诚体现到实际行动中。”
在党员大会上熊木大抢先说“我认领监督岗,监督大家不喝酒、不搞破坏,让村风变得更文明。”
认领监督岗位后熊木大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个“心眼”,时时处处留意村寨各家各户是否存在不文明行为,一经发现她便主动劝说,如果多次劝说无效就依村规民约处理,要求缴纳违约金。
“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我抓到几个人处罚后,大家看见我就躲得远远的,就害怕被我抓住什么问题,我就跟他们说不消(用)怕我,大家都讲文明,村风才能变得更好。”熊木大回忆道。
在工作生活中她严格要求自己作表率,然后要求党员、社干部做好带头,“如果我们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出现不文明行为,我建议违约金加倍,我也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所以请大家首先作好表率。”她在党员大会上说到。
渐渐的熊木大发现村寨中的群众都变得自觉了,没有人乱扔垃圾、破坏公共财物了,经常酗酒的现象也少了。寨子之间的礼貌用语也多起来了,村寨变得越来越好了,她监督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
群众“富”起来了
新村建好后,如何解决村民发展生产、生活保障等问题,成了党支部的头等大事。
“搬迁前,村民仅靠种植玉米、水稻、草果,售卖野菜维持生计,基本都是低保户,生活十分艰难。现在家园建好了,我们党支部要想办法带领村民富起来,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党支部书记余春秀如是说。
李四是地方河村民小组组长,村寨搬迁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参加支部学习,加强对养牛、草果种植等种养殖技术学习,带头发展养牛,进行草果老园改造,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支部党员会上李四认真分享草果老园改造经验,并提议向乡政府申请帮助,建立集体经济用于发展草果种植。经过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如今村寨已经培育出一个集草果、芦子、野山茶、魔芋、树番茄于一体的全乡第一个林区产业综合体示范基地。
在一次党员大会上李四说:“在老寨的时候我们知道要努力发展产业,不能懒、不能等、不靠要,但是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种植草果、提高产量还有那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要继续学习技术,带着村民一起发展。”
李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发展好草果、肉牛养殖之后,他又带头尝试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种桑养蚕,积极到养殖基地学习种养殖技术,第一个带头种植桑树,认真研究解决养蚕棚积温不足、上簇率低、蚕消毒等实际问题,他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细心养蚕,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小蚕实现大丰收”的愿望,带动了村民投入种桑养蚕。
为解决产业发展缓慢、集体经济空缺问题,2017年以来,地方河党支部积极向勐弄乡党委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0余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在本村100余亩集体地上,种植草果已持续投入3年,2020年可挂果约25000公斤,估计产值约20万元,稳产期产值接近40万元。
6年时间里村民平均收入大幅提升,2019年末达8900余元,有3户村民购买了车辆,许多村民购买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再加上发展的各种产业,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地方河的一位老者形象地描述现在的生活:“住着遮风避雨的房子,走着平坦的大路,吃着美味的饭菜,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真的富起来了。”
地方河党支部通过开展学习、组织活动、带头发展产业、引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把地方河建设成了美丽宜居村寨,成了其他傈僳族寨子党支部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
由于村寨人居环境舒适,特色鲜明,许多群众还亲切地把地方河形象地称为“地方河小区”,这充分体现了群众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感、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