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浜村 “德润”水乡文化 花映诗意田园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欧阳蕾昵 字号:【

  在上海周浦镇东北部,一条河浜南北纵贯一座村落,以浜为界分成东西两部,故此浜称为界浜港,此村得名界浜村。“浜有界,景无双”,入选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浦东新区界浜村村民如此自夸。向外,背靠花海和迪士尼,旅游经济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向内,构建“一站四点十网格”党群服务体系,融聚村内资源,村民获得感满满。近年来,界浜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2018中国最美村镇·治理有效奖”、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等荣誉。昔日默默无闻的后进村,如今变成了乡村振兴的网红村。

  党建强村,擦亮德润“五个一”服务品牌

  实现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界浜村党总支带领党员用实际行动承担党员使命,将“为人民服务”刻写在村庄发展的每一处变化中。

  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村党总支传承与发扬了本村历史上建造“德润桥”的为民精神,探索出了德润“五个一”的党群服务品牌体系,包括:一个阵地——“德润”党群服务站。作为党群服务的有形阵地,党群服务站既是区镇党群服务的纵向延伸,也是面向党员、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的集来访接待、管理教育、议事交流、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一套方法——党员服务教育“3+3”工作法,即借助“微党课”“微联系”“结对学”三个学习载体,运用“帮一帮”“想一想”“和一和”三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发挥党员服务功能,增强党建引领作用。一个活动室——“微行大爱”工作室。以“心怀大爱、微行公益”为宗旨,围绕“幸福养老”与“美丽环境”两个主题开展社区爱心服务。一个项目——“草根河长”守卫家园志愿服务项目。这是界浜村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典型。一个圈子——“合和”党建圈。圈内现有周浦医院、江苏银行、镇规土所、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十多家单位,各方党建力量在此集聚助力乡村治理,梳理制定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形成常态化服务项目。德润“五个一”品牌,构建了一片传播知识的学园和播种耕耘的田园。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带头”。界浜村村“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仅为35岁,年轻的党总支带领全村10个党小组、16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的“一站四点十网格”组织体系,把党群阵地拓展到村居、小组、家庭等农村最小“细胞”,实现党群服务多层次、全覆盖。

  “一站”,即设在“家门口”服务中心的“德润”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站全面统筹整合书记工作室、党员活动室、“嘎帮”议事厅、青年中心、群团之家等多种党群服务功能,为“点”和“网格”提供项目与资源支撑。“四点”,即设在村民小组的4个服务点。服务点结合各组特色和党员群众需求选择性承载服务功能。

  “十网格”,即将全村划分为10个党建网格区。网格主要承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责,将服务精准连接到每位村民和党员。10个网格党建区由党小组长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区对应“家门口”服务的“党群”“政务”“文化”“健康”“综治”五大功能。每个功能又配置2名志愿者,包括全体党员、村民骨干、外来人口协管员、乡村医生、文化爱好者等,形成100人规模的大党群服务群。

  通过“一站四点十网格”,党员群众提出“金点子”143条,“相机调整截污纳管工程”“跨镇跨村‘家门口’服务”等18条金点子进入实践。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深度进一步延伸,使乡村振兴落地有声。在“德润”文化的滋养下,界浜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以党建强化乡村治理水平,逐步构建起不间断、零距离、无缝隙的全方位为民服务体系。

  生态美村,梦寻桃花深处的诗画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村党总支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的要求,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治水、拆违和美丽庭院建设等工程,使界浜成为寄存乡愁的地方。

  千亩桃林尽显江南美丽田园风光。界浜村近千亩桃林,遍植于田舍之间,与村舍农户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推开屋门,便可瞧见桃花;桃花深处,又现秀美质朴农家。阳春三月,古朴桃枝如墨、高矮房屋错落,清浅河水萦绕、沿岸菜畦青葱,自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整治河道水系,打造特色水域景观。界浜河道纵横、水系发达,为全面整治河道,村里建立了“草根河长”制。在村党总支的引领、指导下,86名“草根河长”志愿服务辖区内的111条中小河道的治理,已然成为界浜村志愿服务的招牌、村民自治与社会共治的典型。通过“一兜一网一证一马甲”分担河道治理重任,他们忙碌在春夏秋冬、日出黄昏的河道沿线,用认真行事树立起“新乡贤”的典范,还以界浜水清岸绿的美景。目前,全村已有40多条河道得到改造清理,形成了“河畅、浜清、水净、岸绿”的生态景观。

  美丽乡村,“颜值”提升必不可少,如何还原农村本来的美? 2012年,界浜村进行农田流转,在14组明清张氏花园宅原址上建起了周浦花海农业示范生态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花海”根据气候变换花的品种和布局,四季景色各异,与周边的自然河道、水生植物和农田林网相互映衬,形成了特有的田间美景,为美丽村庄点缀了靓丽的一笔。近年来又通过拆违建绿、还绿于民,推进村庄整治,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共拆除村民及企业违法建筑10.67万平方米,通过还耕、绿化,建设休闲景观带,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随着2018年“美丽庭院”的启动建设,界浜村以庭院为形,文化为魂,美景为表,和乐为里,打造桃花深处的田野人家。在试点建设中,坚持“花小钱、办大事”,通过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形成“老故事新讲法、老物件新模样、老地方新用处、老邻里新互动”的风貌转变。脸盆改造的“蘑菇”和木桩拼接“田园犬”,再现儿时游戏的“怀旧角”、花草丰茂的“憩园”和承载宣卷文化的广场以及每季度一评的“星级户”等,共同构成了界浜“美丽庭院的浦东升级版”。

  文化是乡愁的本质。界浜村深入挖掘本村历史文化,“布庄宅”“杨家鸟船”“墙篱宅”“果园桥”“星度庵”等老地名从村民口中和镇志村史中被挖掘出来,并以村民见闻为之润色丰富,让18个村民小组都不再用冰冷的数字替代,而被唤以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名字,二维码扫一扫即可了解各组人文历史。同时,取黄宾虹、张大千《红梵精舍图》、张大卫《看桃花》、王一亭《寿星献桃图》、桃间驭牛耕地图等装饰房屋立面,用百年老宅陈列农村老物件,用农家灶头做塌饼煮粽子,用老农房做田间茶坊品桃花茶,人文气息更加浓郁,赋予美丽乡村独特的气质和内涵。

  “要做深做实群众家门口的身边事,全力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整体品质。”2019年7月3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一行来到界浜村,一路察看周浦花海农业示范生态园和美丽庭院,对于谋划和践行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的界浜村予以充分肯定。

  产业富村,“一花一果”焕发新活力

  村党总支书记姚辉说:“老百姓致富,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最终结果,也是检验我们党建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标志。”界浜村党总支把产业兴旺、村民致富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在区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界浜村将“桃源界浜,田间花海”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定位,围绕水蜜桃和花海农旅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破除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富裕的新模式、好路径。

  界浜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耕地面积中桃树种植占53%,大面积种植桃树可以追溯到1958年,现有的桃树大多也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盛夏时节,鲜果满枝,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发展好这一传统农业产业,界浜村从2010年开始专门成立了水蜜桃栽培学习小组,邀请农业专家来田间教室为桃农讲课,不断提升产量和品质。为促进农产品销售,界浜村依托镇农投公司搭建的农产品销售平台统购统销,村干部则协助分类包装,界浜村水蜜桃进入了更多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开启了预售模式。炎炎夏日的万达广场前,镇党委委员与村党总支书记同台网络直播,为界浜村水蜜桃疯狂“打call”,打响品牌。为拓宽销售渠道,水蜜桃合作社还利用桃的衍生品,如桃花茶、桃胶、桃雕、桃脯及其他果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果蔬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近年来,随着迪士尼的建设,界浜村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界浜村鼓励村民开办、打造特色桃文化主题民宿,民宿可自营,也可引入专业团队经营管理。民宿内销售本地农家蔬果和菜肴、小吃,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创新桃园经营管理模式,开放水蜜桃观光、采摘等功能,限定区域采取共享模式,让游客可认购打造专属“小果园”,旅游经济正成为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周浦花海农业示范生态园的建设,则为村民带来了土地流转收益和工资性收入。“花海”每年春节都会对流转土地的村民发放赠票及农产品,同时优先招收本村村民,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村民收入。如今,把握上海市桃花节分会场、浦东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等重要契机,界浜村将周浦花海农业示范生态园推向更广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