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私藏了一个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羊角村,因村民意外挖掘到大量的野羊角而得名。有人赋予它“欧洲桃花源、荷兰威尼斯”的美誉。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交融,没有汽车,没有公路,没有都市的喧闹、嘈杂与浮躁,只有清新的空气、幽静的步行小径、潺潺流淌的河流,以及纵横密布的运河和百余座连接着家家户户的小木桥。这是一个让人沉醉其间不愿返的世外桃源,它把陶渊明的天堂变成了现实。
羊角村位于偏远的荷兰西北部,距离最近的大城市相隔120多公里,每年却依旧吸引着几十万人前来旅游观光。然而以前的羊角村并非如此具有吸引力。18世纪时,这里曾经是欧洲西北部最大的泥煤产区,泥煤的挖掘工作导致土地千疮百孔,多条河道纵横交错将土地分割成一块一块。1924年开始,荷兰政府推出《土地整理法》,大力推行道路基础建设,改善水管理,推行乡村城市化。和当时多数乡村相比,羊角村选择保留当地河道,尽可能的减少道路建设,以河道为主,道路为辅,保留当地出行特色。
体验羊角村最好的方式就是泛舟徐行。对于舟船的选择上,羊角村别具匠心,选用一种安静电动船“耳语船”作为游客的观光工具,除了能够减少燃油机电船带给当地居民的杂音干扰外,还提升了游客的观赏体验,让游客自身成为体验者,同时化身为点缀乡村的扮演者。
莫伦水道是羊角村保护区中的一座小湖泊,它连接着羊角村内外纵横交错的河网,这一带的风景和氛围可谓羊角村的精华所在。或漫步乡间小径,或泛舟湖中水道,幽静的运河缓缓流淌,两岸绿树摇曳,水中倒影荡漾,历史悠久的百余座小桥尽头是花团锦簇的小木屋。
河畔、房屋、餐厅的两侧还有很多小雕塑,这些小装饰的材料除了铜雕外,还有一些是当地居民不用的生活工具改造出来的,用现代气息点缀古村容貌,既没过度“整容”,又不喧宾夺主。触目所及,深合东方文化中“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审美与独特情结,一切都如诗如画,宁静美丽犹如置身于童话里。
每年荷兰最大自然保护协会荷兰自然遗迹保护协会会协助当地维系水域生态,并保护好当地房屋整体的建筑风貌及桥梁安全,打造成公园式田园乡村。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荷兰乡村规划逐渐从“促进农业发展的土地整理”向“综合型发展的土地开发”转变,羊角村也开启了第二次改革转型,将旅游业作为改革重点对象。这次改变,羊角村除了将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外,还将当地文化实体落地,建设博物馆,如:农场博物馆、贝壳展馆等等,还有一位私人收藏家开办的古老地球博物馆,里面除了观赏,还提供游客“淘”宝石的体验,将当地文化从多个维度、多种感官体验展现给观众游客。这些场馆选择废弃房屋,外部与当地房屋风格统一,内部设计又独具匠心。正因为这种保护式开发、政策性辅助的改革让羊角村做到了文化与经济的平衡稳定、古典与现代的合理嵌套
1958年,荷兰电影导演伯特·汉斯特拉在羊角村取景拍摄了电影《吹牛》,它才开始闻名世界。而羊角村把握机会,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特色优势成功转型为旅游胜地的发展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本刊编辑整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