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河怒族乡托坪村,位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境内,地处怒江西岸,高黎贡山脚下,西邻缅甸,全村167户中有12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怒江州福贡县总体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脱贫难,是滇西北贫困山区的典型代表,更是云南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而托坪村则是怒江州典型的贫困村寨,也是当地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世代备尝贫困之困的托坪村民告别苦日子,奔向新生活。
苦日子有了新盼头
地处匹河乡西南部的托坪小组,村委会所在地虽与乡政府仅一江之隔,但到组上的5公里山路,即便是常年奔走的村民,步行也得2小时左右。这是一个以怒族为主的山寨,坐落于高黎贡山山脊,大山连着大山,深谷接着深谷,地势险峻,不通公路,全组45户179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41户161人,唯一可种的作物玉米仅能果腹,吃粮靠救济,花钱无着落,困顿的生活,在稍微年长的托坪人心中烙了印,做梦都想摆脱贫困的托坪人,内心渴望脱贫的希望之火从未熄灭。
2016年6月1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冒雨步行数小时来到托坪小组,调研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和扶贫工作情况后,要求深入比较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和就地帮扶的成本收益,统筹考虑当前脱贫与民族长远发展问题,努力为人口较少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时隔一年半之后的2018年1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又一次来到这里,并在离别前与村民约定:等大家过上好日子了还会来分享这份喜悦。
怒江州切实贯彻落实汪洋副总理指示精神,各级干部多次到托坪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帮扶政策和举措。不通路,耕地面积少且贫瘠,是托坪村贫困的根本原因。修路需投入大笔资金,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村发展问题。综合考虑后最终得出结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搬迁必得村民自愿。对这片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很多村民难以割舍。于是,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给村民算长远账,乡里还专门组织“托坪群众参观团”到鹿马登乡阿路底安置点开眼界、换脑筋,最终,“只有搬迁才能脱贫”成为全村人共识。
召开专题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反复研究论证后,与乡政府一江之隔、总占地面积30亩的五湖小组被确定为搬迁建设用地,托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于2018年4月20日正式动工。2019年春节前,喜领新房钥匙的村民告别大山,搬进独具浓郁民族特色的混砖结构新房。这一年,托坪人在新居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春节。
政府想在了搬迁户前头
搬到新家后,乡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带着村干部一点一点教村民整理内务,搞家庭和个人卫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生活。
安置点内,群众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室、扶贫车间、综治维稳室、村史馆、幼儿园等配套公共设施齐全;新家里,电视、电视柜、组合沙发、电饭煲、电磁炉等样样齐全。村民不禁感慨:一分钱不用掏就有新房住,搬下来前还担心买不起家具,想不到政府都帮我们安排好了!
事实上,政府帮搬迁户“安排好的”不止这些。为了让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政府部门在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还建了草果编、棒球缝制、竹编等扶贫车间,聘请专业人员对大家进行技能培训。“企业+编织户”模式的扶贫车间进安置点至今,那些因故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已全部接受编织技术培训,车间对工作时间不作硬性规定,实行计件工资,既让妇女增加收入,又方便照顾家庭。以往因照顾家人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就业难题,如今不出村就得到解决,目前,有近60人在扶贫车间实现就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300余人。
新产业孕育新希望
让安置点群众稳得住并过上好日子,除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最根本的还是激发内生动力。
解决温饱后,如何在脱贫致富路上再迈进一步,做到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统一?这是看到新希望后的托坪人讨论得最多的话题。经过培训后的他们,一头扎进原住地的自家林地,开始了种茶、种花椒的忙碌,走上了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截至2019年,全村共种植草果1400亩、茶叶450亩、核桃750亩、花椒287亩、漆树150亩、中草药1500亩,产业发展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
扶贫车间让留守人员实现“楼上居住、楼下上班”;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后种植的花椒、茶叶等生态产业作物让原住地土地充满生机;不定期开展的技能培训,为劳务输出作了充分准备;生态护林员、护边员、地质灾害监测员、保洁员、水管员、电工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有效解决了一批村民的就业问题;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置的小额贴息贷款,为想干事、想创业的农户提供了资金支持……
一系列后续帮扶措施的出台,让托坪村的贫困户对过上好日子充满了期待,而综合服务中心、爱心扶贫超市、物业管理、文化培训中心、关爱中心等后续管理服务,又给搬迁群众吃了“定心丸”。搬迁后的托坪村群众不仅能“安居”,而且能“乐业”,大伙对未来脱贫的日子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蝶变”后的托坪明天会更好
行走在托坪村安置点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上,目之所及令人欣喜,昔日蜗居“千脚楼”的村民,住进了有厨房、带卫生间、水电齐全的楼房,新房、新广场、新路与绿化带内迎风招展的花木交相辉映,让人置身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
如画风景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国家扶贫政策如暖阳普照是一个大外因。除此之外,这其中,是怒江州、福贡县党委政府精准号脉、因地制宜,把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纳入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统筹推进,积极探索“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新路子;这其中,是众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扎根基层、负责到底,把满腔热情奉献给托坪,让这片土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也让全面小康离托坪村民越来越近;这其中,是托坪的村干部为动员父老乡亲作别大山、过上幸福生活几过家门而不入;这其中,是许许多多贫困户受感化后激发出的内生动力,他们以一心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给了更多村民搬迁的勇气和“搬下去的日子肯定比在上面好”的信心。
用托坪村第一书记和锐的话讲:在通往小康的路上,有荆棘、有坎坷,但因为有许许多多不认输不放弃的贫困户,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给了我们前行的动力,唯有努力,我们才无怨无悔,因为,让托坪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托坪村的老百姓用切身体会和实际行动感恩党的关怀,他们知道,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他们更知道,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坚信有政府的扶持,再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将不再遥远。
未来,托坪村面临的还有很多,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脱贫路上不懈奋斗的托坪人,理应得到幸福,而且会越来越幸福。
祝福托坪明天更美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