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好去处 山居洋畲艺术村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海拔700米的洋畲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西南部,距中心城区15公里。全村有98户352人,耕地面积420亩,林地面积6300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山区村。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山村,近年来却先后获得“中国特色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福建省第一批优秀住宅小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福建省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2018年获得福建省“文明村”荣誉,2019年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村和市级乡村旅游试点村。

  是什么让一个小山村能够获得这么多的荣誉?经过分析,最重要的是洋畲村班子坚持规划引领,一张“图”贯穿始终,走品牌个性化、产业多元化的路子。

  一张思想蓝图管引领

  思想是工作的先导,洋畲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实现广大村民思想高度统一,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是根植新村建设理念。过去,洋畲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破旧不堪的老宅。新村规划初期,为了让村民认识到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及时组织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前往各地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统一思想认识。通过综合运用入户走访、座谈开会、征求意见、典型参观等方式,将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牢牢根植进了村民的思想认知。二是确立共享共建思想。新村规划初期,“全村拆旧建新,无论原建筑面积大小、新旧,一律无补助”的计划,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对此,村两委先后组织召开60多场会议,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终于达成“拆旧建新、不占耕地、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新村建设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旧、统一分配(即地基由村委会统收统配,村里按60元/平方米统一收购多余旧宅基地,再以120元/平方米调剂给其他村民,结余资金用于新村基础设施投入)的“三统一”原则分期分户建设新村,实现了全村资源共享共建,实现村庄科学合理布局、土地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树牢党员带头意识。新村建设初期,一些村民处于观望状态,时任洋畲村支部书记李明星、支委李子明带头拆下价值16万元、7万元的新房。洋畲村党员以身作则带头建新村,以实际行动把村民的思想统一到建新村奔小康上来。2018年8月在新一届换届选举中,洋畲村成功实现“一肩挑”,在新任党支部书记李海汀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展现。

  一张建设蓝图强基础

  洋畲村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远工程,必须明晰实施步骤,必须权衡轻重缓急。一是规划先行适度超前。为确保新村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当地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等因素,制定村庄规划和新村规划,保证新村建设至少30年不落后。新村规划分A、B、C三种户型,采用“雪山顶”式两层半单体农家别墅设计,结合地形实际,合理布局房屋。二是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成立洋畲新村建设监事会,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进行建设,做到统一放样验收、统一占地面积、统一外墙出檐、统一屋顶样式“四统一”,严把新村建设标准。考虑村民家庭情况差异,坚持“分期分类”推进原则,最大化发挥有限建设资金效应,分四期实施,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步到位,经济条件一般的分步建设,经济条件较差的着手准备,营造“先建带动后建”的比学赶超氛围。三是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开展厕所革命,家家户户均建设卫生厕所及三格化粪池;开展污水治理行动,疏竣水圳,还原村庄原生态水系水景,实施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净化达标后,作为果园、竹山灌溉使用,入选国家科技部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开展垃圾治理行动,村内实行常态化保洁,农户实行门前三包,垃圾日产日清,统一集中无害化处理;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持续实施“六改五通两化”工程,多方筹资投劳,完成洋畲进村环村道路硬化拓宽工程、台阶绿化美化工程,管线入地工程,全村基础配套设施实现长足改善;开展农房整治行动,投入80多万元对新村90多户住宅进行了统一的外墙涂料装修,全村住宅的“穿衣戴帽工程”基本完成,新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张发展蓝图促振兴

  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将产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进而为后续建设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一是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立足洋畲千年池、笔架山、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放大柑橘瓜果、土鸡土鸭、磨菇野菜等土特资源效益,倡导“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旅游理念,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立旅游合作社,全民入股,全民参与,全民受益,全村现有农家餐馆28家、13家特色民宿、17家水果采摘、15家土特产品专营店。二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成功举办特色果蔬采摘、红色骑行、有氧攀登、乡土美食品鉴、青春健康跑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引入梁明山水画院,吸引全国各地知名画家、作家前来写生采风,极大提高了村庄的文化内涵。三是强化村级日常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完善卫生监督、垃圾清运、房前屋后管理等20余项制度,全村家禽、家畜实现果园圈养,村内实现“无苍蝇”、“无蚊虫”。制定餐饮菜色、瓜果价格、住宿条件等经营标准,明确言行举止规范,形成了“制度管人、流程操作、标准经营”的良好氛围。

  一张梦想蓝图干到底

  洋畲村站在新的起点上,一任接着一任干,绘制打造山居艺术村“生态旅游+基地+农户”的梦想蓝图。一是打造艺术文创基地。引入华龙文创公司,建设新罗区文艺青年乡村文创基地,共同打造旅游新名片。采取文创青年交流中心、文创青年创作中心、文创培训基地、文创产品开发、以文创方式改造乡村文化氛围等运作模式,通过乡村文创内容升级、社群升级、IP升级、人才升级等为培养乡村振兴文创人才,为乡村文创示范村提供实践基地,从而形成乡村居民、规划团队、民间组织、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网络。二是丰富原乡旅游业态。引进区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规划建设“花溪山谷—木屋群”“房车露营基地”“树屋竹屋主题民宿”“现代艺术特色村落”“狮子山观景台”“森林氧吧步道”等主题景点和配套设施,实现“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三是确保农户稳定增收。依托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搭建统一运营平台,按照农户自愿,村支部引领的原则,实行市场运作的机制,将社员投入资产量化入股,定期分红,实现稳定增收。积极发展劳务创收,凡在本村实行的项目工程、专业服务等,优先考虑本村村民,实现集体盈利、个人增收。

  (洋畲村供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