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项措施 确保粮食安全 河南延津小麦再获丰收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任旭东 字号:【

  河南熟,天下足。逐步恢复往日繁荣的中原大地,金黄的麦浪处处翻涌,聚焦着全国的目光。

  民以食为天,粮安天下安。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之际,保夏粮丰收,已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大局。

  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延津。此刻,刚刚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以小麦为主题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延津县,100万亩小麦颗粒饱满,正在陆续抢收,其中有25万亩小麦繁种基地、45万亩绿色小麦、5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将颗粒归仓。两位全国强筋小麦品种中的模范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郑麦366、被国家首次定义为超强筋小麦的新麦26将再创亩产新成绩。

  根据冬前墒情和苗情调查、返青期苗情调查和近期遥感监测,小麦长势均好于上年和常年。通过基层群众反映和专家预产,产量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加,由去年的亩产526公斤提升到亩产539公斤,总产量达到53.9万吨。

  自1998年引种强筋小麦以来,延津县一直紧紧围绕优质小麦做文章,牢牢抓住强筋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中国小麦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姿态,展现着中国强筋小麦第一县的硬核担当,打出“延津麦,强筋面”的金字招牌,用一颗金色的麦粒实现为民担当,为国争光。

  1999年,延津县首创“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农企联手、企业运作”优质小麦发展模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年年有提升,坚持锐意创新,奋发有为,陆续创造了全国小麦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第一和唯一:第一个注册小麦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中国食用小麦、第一个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第一个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第一家实现小麦期货经营、国酒茅台唯一一个有机小麦原料基地……

  一路披荆斩棘,必然载誉而归。延津县先后荣获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县”“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业部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品牌示范区”。同时,还推动辖区企业获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全国主食产业化示范企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光彩夺目成绩的背后,是延津县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22年上下同心 ,聚精会神,科学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抓紧抓紧再抓紧,不断把优质小麦产业做优做精做大做强。

  一、藏粮于地,统一布局,提升耕地质量效能

  藏粮于地重点在于保住耕地面积,节约用地,提升耕地质量效能。

  延津县每年都确保耕地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县政府采取项目补贴方式,引导“一村一品”工程,实现农业种植布局区域化;鼓励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土地流转和生产性托管等发展规模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种植规模化;通过“五统一”种植管理,实现了生产标准化;通过订单种植和优质优价,促进了产销衔接,实现了经营产业化。

  创新制定了小麦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个层级技术标准,严格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管控,建成了45万亩绿色小麦和2.1万亩有机小麦基地,将延津小麦酿入国酒茅台,实现从“单一安全”到“全链条安全”,从“产量安全”到“生态安全”。

  二、藏粮于技,搭建平台,迈向现代农业

  延津县把推行单品种规模和种子繁育相结合,每年建立小麦种子繁育基地25万亩,年外供小麦良种超过1亿市斤,供种覆盖面积近1000万亩,引进强筋小麦品种50余个,自主培育优异品种14个,实现了产粮大县向种子大县的转变。

  与省农科院一起牵头组建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了河南省面粉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河南省小麦预拌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建立了黄淮海冬麦试验种植示范农场和小麦新品种展示田,目前正在筛选择优加以推广。

  为支持优质强筋小麦基地的发展,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完备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县有专家服务团,乡有区域服务站,村有推广员,构建了融合电话、电视、电脑于一体的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平台。

  在收粮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将种植农户的姓名、种植面积、小麦品种、技术指导责任人姓名、销售订单去向等信息集成到一张二维码卡片上,达到“粮食不落地,一扫二维码,立刻交粮食”的便捷效果。

  三、结构优化,完善链条,实现高质量发展

  延津每年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让越来越多的农户逐步转换种植理念,实现种植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转变。

  坚持集群化发展理念,把培育产业龙头和资源招商相结合,建成了占地11平方公里的食品产业园,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

  坚持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专用面粉和系列食品加工。小麦购销加工龙头企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种植、土地托管、合作参股等方式,建立较为紧密稳固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把延津小麦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实现由一般面粉加工向中高端精细食品转变,通过“互联网+传统产业”的电商销售新业态,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

  目前,食品加工产业已跻身全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延津强筋小麦”区域品牌价值达17.55亿元。

  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延津县通过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明晰了小麦“给谁种”、“谁来收”、“卖给谁”、“啥价收”等细节问题,解决了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

  产业园区就业人员共2.6万人,主要为农民。每年有60万亩花生与小麦轮作,亩产达到680斤,每市斤价格为3.5元。25万亩的繁种基地实行一村一品,企业高出市场价0.1元回收。与茅台合作的专用有机小麦亩产1000斤,回收价格为2.25元每市斤。

  针对贫困户,除企业对订单农户进行利润二次分配外,还采取了优质专用订单,每亩补贴150元,回收时加价1毛钱,合计每亩增收近300元,人均2亩耕地,每年直接增收600元。此外,还有园区就业扶贫和创业孵化等措施。

  五、全县动员,不违农时,确保丰产丰收

  春耕春管期,延津县始终把确保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粮食生产,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超常的工作举措,综合施策,硬核应对,千方百计减轻疫情和灾害影响,保持夏粮生产继续良好发展态势。

  抢收期,全县统一组织干部,每天下乡宣传动员,组织检查,加强防火安全;农机部门组织农机抢收,保证颗粒归仓;农技人员提醒农民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干热风,及时浇水,叶面喷肥,确保丰产丰收。

  六、开放怀抱,共享成果,持续扩大交流合作

  延津县在取得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乘势而进,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分享发展经验,持续打响品牌。

  在北京举行延津小麦经济高层论坛,将“延津模式”推广到全国多省粮食主产区。开通“中国第一麦官网”,打造“中国第一麦”高峰论坛。举办首届新乡小麦产业博览会,召开“中国·延津小麦经济产业升级合作研讨会”。近3年,连续举办优质小麦相关的全国性会议论坛,在不断强化“延津小麦”金字招牌的同时,也通过这张响亮名片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

  延津小麦的丰收是全国夏粮丰收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时刻,因为有了延津县这样的全国各地的基层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才确保了全局的农业稳定、粮食安全,使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基础支撑,让我们有了胸怀“两个大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底气,增强了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的信心。

  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目标在安全,这是延津在优质小麦生产中始终坚守的原则。未来,延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必将展现出更多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