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防贫预警监测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贵州省铜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字号:【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探索防贫预警监测机制,切实摸清对象底数、强化动态管理、阻断贫困根源、提升造血功能,全面巩固脱贫成效,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出了“铜仁探索”,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一、产生背景

  铜仁市地处贵州省东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片区,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市下辖10个区县均为贫困县,其中有1个深度贫困县、2个极贫乡、1565个贫困村(有319个深度贫困村),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4.74%。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奋斗,6个区县顺利实现摘帽,3个县省级宣布退出待国家抽查,贫困人口减少至4.3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6%。为深入贯彻落实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讲话精神“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铜仁市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围绕“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未脱贫人口按期脱贫、坚决阻止源头致贫”目标任务,探索建立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监测机制,摸清对象底数。出台《关于建立防贫预警监测机制的意见》,按照“贫困即入、脱贫即出”的原则,把脱贫不稳定户、重点户(低保户、移民户、残疾人户、大病重病户、重灾户)、年收入未超过当年贫困线标准以上10%的“边缘户”列为预警监测户,率先在在全市6个脱贫摘帽区县所有行政村全面启动了防贫监测工作,分别建立示范村。建立动态防贫预警监测数据库,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防贫监测对象11317户43330人,占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67%。因病、因学导致家庭刚性支出远大于收入的占比51.55%,因残、因就业不稳定产业发展失败纳入监测的占比35.05%,因灾、突发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占比7.8%,因其他特殊原因纳入监测的占比5.6%。

  (二)建立预警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动态预警,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对监测对象落实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三支队伍”每月进行走访对比,定期了解收入支出、产业就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常态掌握监测对象生产生活状况。对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及时制定帮扶方案,落实扶助救助措施,开展实时监测,确保不致贫不返贫;对收入远大于支出、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无返贫风险的,及时退出监测对象管理。分类标识,对录入系统的预警监测对象,根据家庭收支、生产生活、因病、因学、因灾等方面情况,将脱贫不稳定户标注为红色、重点户标注为绿色、边缘户标注为橙色进行分类管理,“三类标识”管理,逐户制定防贫方案、提出保障评估报告,形成“一户一报告”,录入管理台账,实现标识清、底数明、措施实。责任包保,及时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监测对象由驻村工作队和网格员负责,实时监测家庭状况,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形成了村村有工作队、组组有网格员、户户有帮扶责任人的良好运行机制。

  (三)建立保障机制,阻断贫困根源。把现有政策作为第一重保障,整合产业扶贫、就业培训、创业支持、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政策资源,实行“一增一降一保障”扶持,即通过产业就业、低保保障等增加困难群众家庭收入,通过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等降低医疗教育刚性支出,保障住房饮水,将扶持政策落实到每一户监测对象。把公益资源作为第二重保障,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资源,根据扶持对象因病、因学、因灾所需,有针对性补足政策空白点和破解财政资金投向非贫对象的诸多障碍。把防贫救助作为第三重保障,建立县、乡、村三级防贫救助资金池,重点对大病、大灾等监测对象,通过政策和公益扶持后,依然存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按照“既不降低扶持标准,也不吊高群众胃口,防止陷入福利陷阱”的要求,及时启动“防贫救助”项目,由县级扶贫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审核把关,按照核查、认定、公示的要求实施救助。

  (四)建立长效机制,提升造血功能。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聚焦产业革命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油茶、食用菌”等“六大”主导产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村社合一”模式,最大限度落实好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监测对象持续增收。建立就业扶持长效机制,出台了发展扶贫车间吸纳、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一套专门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精准帮扶政策,实现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1人创业就业。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精准推出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医疗救助、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等兜底脱贫攻坚“十招”,对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特殊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保障基本生活。

  三、工作启示

  一是落实“四个不摘”是核心。“四个不摘”体现的是扶贫脱贫政策的持续性,对防止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实现高质量脱贫有重大意义,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绝非易事,与脱贫摘帽有着同等重要性,只有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做到不松思想、不减力度、不变政策,推进“脱贫”与“防贫”相结合,才能够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效可持续并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是建立保障体系是重点。保障体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根据各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点,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做到“户户有帮扶机制,人人有防贫措施”,切实构建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才能确保监测对象不致贫不返贫。

  三是坚持“志智双扶”是关键。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必须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既送温暖又送志气,既重“输血”又重“造血”,做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迈进,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够确保贫困群众“扶得起来”“走得远”“跑得快”,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