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文化之窗——斯木村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赵梓成 字号:【

  斯木村隶属西藏错那县贡日门巴民族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错那县勒布沟,距离错那县城仅36公里,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藏南门隅地区。历史上因松赞干布平定门达旺地区而得名,历史可追溯至吐蕃王朝(唐初)时期,是门巴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边境小村。受印度洋环流影响,全年雨量充沛,气候类型丰富多样,从海拔5100米的波拉山至海拔2700米的张国华前线指挥部旧址,立体气候明显,风景怡丽,山川秀美、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

  在藏南勒布沟内,由北至南共分布4个门巴民族乡,7个村,斯木是经由错那县进入门隅地区路过的第一个门巴族村寨,全村共有45户116人,其中门巴族109人,占98.4%,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耕地总面积152.4亩,草场面积6283.16公顷,林地面积62500公顷。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荞麦以及各种蔬菜,主要牲畜有牦牛、犏牛、黄牛、马等,副业产品有各种竹器、木碗等。另外,这里还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是典型的农林牧结合区域。

  自2006年开始,斯木村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570万元,逐步开始实施民房改造,村级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村村通、村文化站等项目建设。斯木村“两委”在上级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爱国爱党爱家乡,响应上级组织守土固边的号召,在边境一线开展脱贫攻坚,为村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2018年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务院第三方评估组评估正式脱贫摘帽,人均收入达14780.17元。

  斯木村民十分注重门巴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民居,饮食,服装,语言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保有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拔羌姆、萨玛酒歌、传统门巴服饰制做等已申报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又相继挖掘和保护了门巴竹编、木碗及传统“门香”制作工艺等。斯木村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典型门巴民族村落。

  斯木村一带海拔高,日晒时间长,气候条件适宜苦荞生长,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生长出来的苦荞品质上乘,一年可产出早、中、晚三季苦荞,这在高原地区较为少见。2015年8月15日,错那县勒布沟特色产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斯木村正式成立,并开始对当地特色产品苦荞、龙须草、藏药等进行专业加工。现如今,合作社已经覆盖全村近40户100余人。目前合作社形成了苦荞茶、荞麦枕、苦荞粉、龙须枕、木碗、门香等系列产品,不仅在村里、县里出售,同时还会卖到勒布沟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山南市的各大超市,这些土特产品也随着纷至沓来的游客传播到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

  茂密的森林给了斯木村不同于别处的优美风景,更给了这里带来丰富多样的林下经济。门巴族的传统门香声名远扬,同时也是门巴族文化的精髓之一,而这门长达1300年历史的老手艺仍掌握在斯木村人的手中。藏香的原料多是从尼泊尔等进口,或者是从云南等地收购过来,纯度和浓度达不到传统藏香的要求和标准。斯木村依托于当地丰富的林下资源,门香制作的原材料80%都是来自当地的野生药材,不但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保证了门香的品质。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错那县勒布沟特色产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产出31万至32万元的产值。

  斯木村党支部书记群增次仁对村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信心满满。他认为斯木村发展潜力非常大:一是斯木村林下资源丰富,竹林覆盖面积大、各种木料十分丰富,且目前市场上勒布竹器供不应求,木碗制作和竹器编制产业发展潜力大。二是斯木村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对边境小康示范村的建设,以勒布沟为主的旅游项目已经全面开发。药泉水、易龙谷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萨玛酒歌、斯木拔羌姆等特色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将极大促进群众增收。三是农副业产品相对丰富,斯木村荞麦、花椒、天麻、黄连等各种特色粮食和药材,需求量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斯木村里还将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打造新的现代化厂房,让食品的生产和安全更上一个档次,并且要结合电商,把村里的特色产品真正销售出去、宣传出去。神秘的门巴文化期待有志之士的探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