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茶村 筑梦火石山 打造样板村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释放出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强烈信号,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激昂号角。同年,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

  近两年来,施茶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施茶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种植石斛,建设美社、美富等美丽乡村,先后被授予全省文明村镇、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离不开乡村振兴。施茶村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致富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施茶村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要搞好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幸福,要有好的党支部。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施茶村党支部要再接再厉,推动施茶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总书记的嘱托,就如同明亮的“灯塔”,为今后施茶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

  当前,施茶村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贸港建设方案,以党建为统领,使其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从实际出发,“把好脉”,找准特色,走好、走实、走稳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施茶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施茶村着重从五个方面的“振兴”抓好贯彻落实。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作为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始终牵挂着村民们的致富之路,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更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带领群众致富。2015年11月,党支部组织村民建设旅游便道;2015年5月,协调推动海南省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落户石山;更早之前,则是带领大家外出考察,推广在火山石上种植石斛。

  2013年底,洪义乾组织施茶两委班子到海口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委会斌腾村考察,斌腾村有9个火山小坑,当看到坑坑洼洼的火山石块荒地上,以及村民的院墙和村墙都种上了金钗石斛,施茶的村干部们都惊讶不已。

  当一边参观长势良好的石斛,一边听介绍说这是市场稀缺、养生抗癌的“神仙草”,一斤能卖出至少200元的好价钱,大伙儿都觉得施茶条件一点不逊于斌腾,“最起码交通便利”。

  回到村里,洪义乾马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大家介绍石斛,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认可。随后,又热情地向海南石斛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出合作邀请。

  由于以前有过多次产业失败的教训,真正要入股时,很多村民心里又开始打“退堂鼓”。发展产业需要前期投入和示范,如同当年带头拆围墙修路一样,党支部书记、村委委员和村干部带头拉着亲戚们三亩五亩地拼,整出了一块89亩的土地;又全家老少齐上阵,89亩山地很快就变成了石斛种植示范园。

  一片片昔日丢荒的石头地,种上了翠绿的石斛苗。坚持不砍一颗树,让其为石斛遮阴,早晚喷灌火山矿泉水,仿野生的环境和火山石富硒的营养,给金钗石斛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看到石斛园办得红火,村民们也纷纷想入股。随即,海南石斛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施茶村三方合作,成立了施茶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出资金、种苗、技术等,总共投入1500万元建成占地200多亩的施茶村石斛基地,有效解决了120多名村民就业。接着施茶村又将规模扩大到500亩,招引胜嵘生物科技石斛产业园在官良村落地,形成了火山石斛组培、育苗、种植、收割、深加工、销售、科研的全产业链,产业优势更加凸显,后续逐步带领村民种植石斛1000亩。同时,施茶村的民宿产业——开心农场、“美社有个房”等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美社有个房”开发了二期,每逢节假日就供不应求,荣获2018海宿会“海南十佳民宿”。

  今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部署将海南建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这对施茶村来说,无疑是利好的消息。在抓住机遇寻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施茶村这片热土蓄力赋能。

  进入2020年,施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今年的海口市“两会”上,与陆侨集团达成打造“万亩”无核荔枝种植项目初步意向。经村民代表实地考察及多次座谈交流,项目受到施茶村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项目采取“公司+村企业+农户+品牌+科技”的合作新模式,项目的落地必将有力拉动施茶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施茶的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成为施茶村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新平台、新引擎。

  施茶人始终坚信,在《总体方案》的统筹范围下,乡村振兴可以坚持农旅结合、农旅一体化的方向去实施,最终实现农村变美,农民变富。

  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

  当前,施茶村名声远扬,发展前景无限好,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名气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青年、新农人“回巢”扎根。比如,施茶村火山石斛合作社刚成立时,急需一批懂技术、有干劲的年轻人加入。在党支部书记洪义乾的游说下,在外打拼多年的施茶村青年吴清伟毅然辞去在城市的工作,回村应聘当起了合作社技术员。他极力劝说家人把8亩荒山全部入股合作社种植石斛。吴清伟现在能准确测量喷灌管道和石斛间的距离、正确操作将石斛苗钉在火山石上、熟练掌握各个监测系统……酒店管理专业出身的他一边跟技术人员学习,一边总结经验,两年时间就从“门外汉”变成了技术娴熟的技术员。施茶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洪强看到村里的游客量每天都在递增,毅然回乡开起了农家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施茶村积极培育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积极返乡创业,施茶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风、产业的支撑……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施茶扎根聚集,他们在施茶办民宿、开咖啡馆、成立合作社、做技术员等,为这个美丽的乡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助力施茶形成了一支乡村振兴的“青年军”,他们始终怀着梦想,在施茶,他们可以不受“束缚”,尽其所能,在施茶这片沃土展翅高飞。

  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施茶村的村名始于明朝大学士邱濬回乡,经过石山一带连接府城与澄迈的官道中点,虽然商客学子络绎不绝,但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炎炎烈日竟然找不到一碗水喝,于是捐资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凉亭,并雇人长期在此烧水施茶,普惠路人,故名“施茶亭”。时至今日,施茶村还保留着乐善好施、悦己利人、积德行善的优良传统。

  为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施茶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于2017年初邀请专家团队前来调研,以美富村小组为基地,挖掘、整合家训文化,修建了占地面积330多平方米的规模化、系统化的家风家训馆。这个家训家风馆,把当地的民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不仅激励世人学习继承优良文化,更激励当地居民以身作则,传承优良文化,形成了良好民风。如今,施茶村村风文明,邻里和睦,治安良好,没有刑事案件、没有吸毒人员。

  守住生态绿色发展底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理念?要保护生态,就不能做其他破坏性的东西,把古树古庙古房子都保留下来,突出火山岩做的老房子,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游客来施茶看火山文化。对此,施茶村坚持土地不能卖,把所有土地都留在村民手中,以后可以跟公司合作,哪怕出租也行。施茶的祖祖辈辈就靠土地发展,靠土地让村民收入提高。

  这些年,施茶村一直坚持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建设美丽乡村。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危房改造、农村公路等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建立了卫生监督员、保洁员、农户“三位一体”的环境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青山绿了、产业富了、乡村美了、百姓乐了,靠着几年前谋划打造的20公里旅游便道连接起了施茶村8个自然村、5个火山口、9个溶洞,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提升了知名度的同时,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也越卖越远,施茶村的致富路更是越走越亮堂。目前,施茶村已经有8家农家乐,11家民宿。

  随着自贸港时代的到来,可以预见的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会源源不断地向农村倾斜,施茶村将从实际出发,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不断升级乡村旅游,整合资源,把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走出一条新时代施茶乡村旅游升级版的新路子。

  强化党组织机构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战斗堡垒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施茶村20多年发展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当前,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施茶村党支部将升格为施茶村党委,在促进党员的交流、活动的开展,激励党员用实际行动参与乡村建设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实际作用,更好地推动施茶村朝着“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目标去奋斗。施茶人始终相信,以“党建+”为引领、绿色生态为基础、产业为纽带,通过找准特色、科学发展,施茶人一定能实现“共富追梦”的愿望。

  (施茶村供稿)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