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历史观的视角来看待近现代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四台威力巨大的发动机,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生成新的动力源,这四台威力巨大的发动机是什么?
第一台发动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率先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突破性探索,亿万农民被解放出来,极大地推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第二台发动机是恢复高考。1977年的一个小动作,带来的效益无可估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三台发动机是对外开放。把先进的理念、科技、管理等引进,才使我们弯道超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四台发动机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构建概括为56789,即占国民经济50%以上的生产总值,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潜力、最富创造力的重要主体。
今天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党中央国务院又给我们打造了新的发动机,那就是乡村振兴。
没有乡村振兴,我们要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无从谈起。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短板就在三农问题,这条短板补不上,现代化强国梦就实现不了。乡村不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也实现不了;乡村不振兴,我们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没有三农的强富美,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强富美,没有三农的振兴,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复兴。
乡村振兴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新动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就是推动中国发展的第五台发动机。我们该如何让这台发动机发动起来并且产生巨大的威力呢?我认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培育“三农三多”。
所谓“三农三多”,就是农业的多种功能,农民的多项技能和农村的多元价值。
第一、农业的多种功能
总括起来有六大功能:
一是食物保障功能。现在人们不止是吃饱的问题,还要吃得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今天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也更难做。
二是就业收入功能。现在我们的城市化率达到70%,还有4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就业收入问题成为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
三是燃料供给功能。我们工业原料占我们粮食总量的20%多,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燃料供给要求越来越多。
四是生态保育功能。农业对生态的保育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五是旅游休闲功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人都享受的生活方式。
六是文化传承功能。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其根脉在农业,我们的农业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被国外称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文明的黄金定律,天时地利人合是我们的农业产业资源,我们的24节气,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诸如此类的农业文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第二、农民的多项技能
我国有2.6亿小农户,其中2.3亿承包农户,是一个庞大的小农阵营,要让大家引入现代化不是一般的难。让农户有业可就,收入不断提高,必须培养农民的多项性,一专多能,既会种地,又掌握其他技能。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斜杠青年,名字后面有好几个斜杠,斜杠越多说明掌握的技术越多,就业越容易,收入也就越多。现在有的农民可以说十几二十几个斜杠都有,一证在手,一技在手、一条发展的路在脚下,掌握多项技能,什么都可以干,这就是本事。全民劳动培训,是未来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农民的一条路。
第三、农村的多元价值
一是自然价值。农产品从农村起步,其自然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二是生态价值。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将难以生存,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在城市,但从空间上看要在乡村下大功夫。我们城市化走到今天,城市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点多,百分之九十八点多都是乡村,都是需要我们振兴、需要我们保护培育的地方。
三是文化价值。中国的乡村永远不会消失,我们的村庄是长期形成的,我国人多地少,只要有人需要吃饭就需要有农业,只要有农业就需要有农民,只要有农民就得有村庄。中国的乡村不单单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主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对全社会来说乡村至少要保障三大安全:一是粮食安全,二是生产安全,三是文化安全。传统的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包括农业哲学思想,这都是我们优秀文化的精髓。
四是康养价值。现论界研究,人类的财富积累已经进入了第五个阶段,即康养阶段。现在康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今天有个说法是:忙人进城,闲人下乡;穷人进城,富人下乡;为生存的人进城,为生活的人下乡。现代人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康养是乡村未来最为长远的产业,农业应该树立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理念,以低端传统产业对接高端现代化需求。
五是避灾价值。过去有一句话叫小乱造城,大乱避乡,从这次新冠疫情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城里人到山青水秀的地方躲避疫情的传播。纵观历史,农村在为国家需要化解危机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部分。
要使乡村振兴这台发动机高速运转,产生最大的威力,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发挥乡村的价值,把“三农三多”培育起来,我认为是未来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