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的起源、作用和展望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李竣 字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9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指出数字乡村的本质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并认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可见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数字乡村的缘起

  数字乡村的核心是农村的信息化。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成立了农业部计划司统计处等部门专门负责,主要搜集和整理农牧渔业等大农业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国家实施调控做参考,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生产统计。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统计信息制度从调查统计对象、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等全方位的变革。适应当时农业农村发展和体制机制裕兴的需求,农业信息采集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的复杂化等倒逼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信息化的概念,并在农业农村发展中推广和使用计算机技术。1996年,我国召开首次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正式揭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序幕。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信息平台、村村通、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农业物联网等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对相关概念进行连续强调。

  在实践中,数字乡村的首个实施省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由广东省科技厅率先发起,依托广东的“三农”信息资源库,将涵盖乡村基础设施、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起覆盖全省,连接省、市、区、乡、村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 而从广东省政府相关文件来看,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2003年广东省科技厅利用电脑、电话、手机、传真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信息渠道,全面启动了整合农业和农村相关信息资源、提供各类农业农村信息的“村村通”工程。另一种说法是云南省是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工程实施省份。2006年云南省委提出了强化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想法,并在2007年开始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进行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最终完成了对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基础信息的网上发布。

  二、数字乡村在振兴乡村的作用

  数字乡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一是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建立数据感知网络、农业产业基础数据体系等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物联网和产业链管理的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创业创新,实现农村数字经济的产业化。如作为“鱼米花果之乡”的福建漳州,富有“平和琯溪蜜柚”“六鳌红薯”“乌石荔枝”“黄金百香果”等各类特色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2018年漳州市蜜柚发货1003万件、销售8000万斤,销售额2.6亿元以上,“平和琯溪蜜柚”入选“全国五十强农产品电商品牌”。“六鳌红薯”销售1000万斤,销售额达4000万元以上,有效提升产品溢价。

  二是数字乡村建设助力生态宜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乡村资源情况通过图文声像等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创造新的价值,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如乡村景观在数字时代中的应用和研究,可以在实现乡村生态环境和保护的同时,挖掘乡村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乡村产业结构及地区布局等乡村地区范围内自然、社会和经济等综合乡村景观情况,并加以利用。乡村景观包括有乡村生产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既有大量的人文景观,又有农田、果园和自然风光,而数字时代的乡村景观规划,有利于保护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实现乡村容貌美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数字时代,乡村区域内的联系和沟通手段发生了质的变更。以冯村为例,“冯家大院”微信群是冯村村民“讨论问题、沟通感情、处理村务”的平台,经过4年多的应用,已经嵌入到冯村之中,成为村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冯村微信群实践改变了村民“缺乏奉献精神、拜金思想严重、公众事务漠不关心、邻里关系不和睦”等问题,并提升了村民移动互联网素养, 改变了村庄文化氛围。

  四是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治理有效。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综合性工程。数字乡村为治理有效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和渠道。一方面,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有利于各级政府及时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从而科学的制定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政务的电子化也有利于各项惠农政策更快更好地下达和实施。

  五是数字乡村建设助力生活富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数字乡村不仅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途径整体利好农民生活富裕,而且还孕育了精准扶贫的新思路,为“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电商扶贫等手段,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三、结论和展望

  综上可以看出,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的自洽性,二者互为背景和手段,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有利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的实现,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