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梁家河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梁家河,一个位于革命圣地陕西延安的村庄,近年为人所乐道!

  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点,接纳了15名知青,这里面出了几个让人铭记的人,其中有一位叫习近平!他在这里停留了7年时光。从15岁到22岁,仿佛是最青春又最青涩的一段时光。

  对于梁家河的这段岁月,习近平后来说,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陕北插队的7年,让习近平难忘,在后来每当面临一种挑战、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他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

  2015年2月,已经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习近平重回梁家河,看望村民。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然后,一本名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书出版,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总书记成长的历程,燃起了人们追忆火热岁月的激情,也掀起了人们想一探梁家河这个神奇地方的好奇心。

  那么让我们走进梁家河,去回味那段时光,感受人生和历史的变迁吧。

  要到梁家河,个人游的最便捷到达方式是先抵达延安,再乘坐延安发往延川方向的客车,中途在延川的文安驿镇下车,从这里的一个路口往北行走几百米就到了梁家河接待服务中心。

  梁家河出名后,参观学习的人与游客络绎不绝,当地专设了接待服务中心,游客在此购买10元乘车券,经过严格安检后,统一乘坐电瓶车进入村里。前往梁家河的公路平整又干净,两边是成排的杨树与柏树,偏向河谷一边是齐整的田地,种植着花卉苗木和红薯、西红柿、小米等农作物。

  中途会经过知青淤地坝,但车辆不会停,一直向前行驶,大约花费十多分钟,就到了梁家河村前。进村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知青井。在陕北农村,人们通常在河边挖个渗水坑作为饮用水源,渗水坑被叫作“泛水井”,人畜共用,很不卫生。山洪暴发时,泛水井会淤满污泥,村民无水可吃。习近平跟村民商议,在村子中央一块较高的地方打一口水井。为打水井,习近平下到井里挖下面的泥土和石头,两条腿都踩在冰冷的泥水里,一干就是挺长时间,实在撑不住了才换别人。现在梁家河家家户户使用的自来水,仍来源于这口井。

  从知青井左转前行是一个梯形的泥土空场地,堆着草垛和谷堆,很像过去农村秋季丰收的场景。一家农特产销售点在销售小米、枣等农产品,梁家河的小米要比其他地方的小米价格高上近一倍。商铺边上还有一个石碾子,蒙上眼睛的驴子正在推碾拉磨,为人们展示小米加工的过程,也保证小米地产的真实性。

  再往上就到了一个小广场,这儿有一排商铺,卖各种特产,它的上面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分布有村卫生室和自助餐厅,还有漂亮的塑胶篮球场和儿童滑梯,供村民锻炼身体和儿童游戏。

  与活动广场相邻的就是村委会与村史馆所在地,方形的院落里有梁家河村的村务宣传栏,详尽地展示了梁家河各项工作成绩和问题。村史馆则展示了知青在延川和梁家河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与梁家河的方方面面联系。

  出了村委会,沿河往上就到了铁业社,这个铁业社是1974年习近平担任大队书记后组织村民建立的,主要是制造和维修农具以及生活用品,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现在铁业社里还有匠人现场展示铁器锻造过程,一边燃烧火炉一边锻打,场面很是吸引人。锻出的各项农具也对外销售。

  铁业社往上数十米便是3号知青旧居,这是一个挺大的长方形院落,6口窑洞排开,有书屋、代销店、碾房、缝纫社和住宿的窑洞。这6口窑洞是习近平等知青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1970年自己动手修建的。习近平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从1971年10月直到1975年10月。居住的窑洞里面最深处是一盘炕,摆设很简单。

  旧居外有一个沼气池,是当年习近平带人修的。1974年,习近平挑起了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的重担,他一直想找一些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一天翻到《人民日报》,有一条消息报道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他很兴奋,与几位同志去四川考察。回来后,既当指挥员又当技术员,建成了陕西省首个沼气池。沼气池曾因裂缝无法产生沼气,习近平就带领几个青年,把沼气池里面的水、粪全部挖出来,然后下到沼气池里,打着手电筒找裂缝。1974年7月中旬,沼气池顺利点火,梁家河亮起了陕北高原的第一盏沼气灯,一举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断言。

  从3号知青旧居向前跨河而过就到了1号知青旧居,这里是村民刘金莲家,是当年习近平到村里后的第一所住处。小院干净整洁,一侧放着一个大石碾子,窑洞门口挂着串串苞谷和红辣椒。右手第一间窑洞是知青们住的,入门是一盘炕,摆放着六副被褥和枕头,喻示有6位知青住在这里,习近平的铺位在靠近炕头的第二个位置。窑洞里摆放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刘金莲家旁边是张卫庞家,习近平等知青曾在这边院落吃饭,现在挂着苹果种植合作社的牌子。

  由1号知青旧居再跨河往上走就到了2号知青旧居,这里是村民吕侯生家。三间东向旧窑洞中的右手第一间,摆放着四副被褥,习近平曾和这家主人一起睡在这个炕上数月时间。现在旧窑洞边上盖起新居。吕侯生曾为盖房而伤了腿,他向习近平求助,当时还在福建省工作的习近平将他接到福建,自己花钱为他看病。这让吕侯生终生难忘。

  从早上8点开始,梁家河就迎来第一拨客人,之后越来越多,到了中午,这时的梁家河,各处场院,各处景点,都是一群群的游客,这些游客中有青年学生,也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更多的则是一些地方组织前来学习参观的人员,他们带着马扎,就在场院空地里上党课,或者请梁家河村干部介绍当年知青在村里的作为。看到这样一幕幕场景,仿佛让人感觉回到了抗战时期的延安。

  梁家河村共有433户1187口人,其中常住的有202户442口人,另外231户745口人长期外出。常住户中又有70户182口人住到镇上,真正在梁家河村里住的只有132户260口人。旅游为梁家河带来就业岗位和收益,现在村里有20家开了小卖部,3家开了小餐饮,7家办了“农家乐”,还有125户种植苹果,25户种植大棚蔬菜。

  梁家河办有旅游公司,有员工125人,去年来梁家河参观的人员达到108.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正是看到梁家河的发展机会,有外面的商户租村民的房屋经商,而本村部分村民则从事清洁卫生工作,每月有1500元收入。

  梁家河村提出要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窗口,对标乡村振兴的标准要求、参观学习秩序规范要求、新时代平安乡村基本要求,以及自治、德治与法治的现实要求等,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完善村规民约,接受各方面监督,实现各项事业发展路径。

  记者了解到梁家河村已与延川县文旅集团合作,投资1000万元入股文安驿古镇二期工程,占股20%。这将为梁家河的未来旅游发展铺垫下新的增长端点。村里还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向外流转村民300亩坝地,发展中药材种植。以第亩60至120元的价格流转452亩集体土地,发展苹果产业。这些都是梁家河后续发展的强劲支撑。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