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甘泉村“打铁花”亟待焕发活力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山西省农业农村厅驻后甘泉村第一书记 李汝英 字号:【

  到山西临县临泉镇后甘泉村任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后,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得知村里有个绝技“打铁花”。这项“打铁花”手艺在临县民间独此一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却很少有人关注。

  什么叫“打铁花”?它是通过1600℃-1700℃的高温将生铁化成汁,继而挥出撞向硬物,生铁汁化成铁花四处纷飞,可迸出几丈高、几丈宽的金色花朵,朵朵绽放,场面蔚为壮观,素有“民间烟火之最”“中华铁花”的美誉,在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是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烟火,它随采矿炼铁业同步兴起,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古时候临县冶炼业发达,有许多小铁铺,逢年过节的时候,铁铺炉匠会自发地举办小型的“打铁花”活动。一般不搭花棚,也不举行祭祀活动,只是选择一块平坦空旷的高原场地,在夜幕中高挂几盏灯笼,把群众自发送来的废铁、生铁经过高温化成铁汁,用木板式木锨往出拍打。这种小型的“打铁花”活动,给文化艺术生活极度贫乏的乡亲带来了欢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认可,成为了当地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

  “打铁花”是个技术活,要讲究配合,没有多年的练习是不可能完成的。每当要“打铁花”时,技艺高超的铁匠们就早早开始做准备,主要是炉子、风箱、炭块、木板和铁块等。炉子就是铁匠打铁用的炉子,带有风箱,以保证炉子的温度。天黑后,操作风箱的人就开始拉起了风箱,炉子中的炭逐渐变红,熊熊燃烧起来,坩埚中的铁块慢慢熔化,完全变成了铁水。这时一个人会把铁水舀出来,抛向空中,另一个人迅速用木板打向铁水,铁水在强烈的撞击下,化为千万个亮晶晶的小颗粒,飞向夜空。“打铁花”的节奏要快,第一勺飞溅而下的时候,第二勺又迅速泼洒出去,飘洒下来的丝线与泼洒出去的射线交织在一起,才最好看。而且,速度节奏越快,铁花越密集,场面也越壮观。“打铁花”不是烟花,却胜似烟花,极富观感和震撼力。

  现年74岁的王贵保,是后甘泉村“打铁花”第二代传人,他15岁开始跟随父亲王万勤学习手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学会了小炉匠的全部技术,同时也学会了“打铁花”技艺。王贵保的“打铁花”手艺不仅在临县、吕梁闻名遐迩,甚至在山西省也屈指可数,享有盛誉。

  王贵保年轻时随父亲走南闯北,在父亲去世后,他一个人挑起了重担,走遍了临县的每个村落,为临县的乡亲们修锅补盆,逢年过节,便为乡亲们举行一场场“打铁花”表演,得到了乡亲们的喜欢和支持,成为了当地主要节庆传统项目。

  临县后甘泉村“打铁花”属于行为民俗,或者说是游艺民俗类,在现代文化兴起后曾一度沉寂,但是随着近年人们对古老艺术的追求、挖掘,它又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王贵保老人近几年应乡亲们的要求,又开始了打铁花表演。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他的表演上传到了网上,为更多的人欣赏。2015年,吕梁市电视台对老人进行了一场现场采访。2016年,山西电视台又拍摄了他的现场表演。让老人成为了吕梁山甚至山西省家喻户晓的人物。

  “打铁花”场面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打铁花”技艺性很强,在传承方面面临难题。王贵保父子两辈人传承“打铁花”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他觉得“打铁花”投入较大,年轻人又不愿意学,有传承中断的可能,现在亟需进行传承和保护。

  传统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发掘其潜在魅力,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光彩照人间。作为乡村文化,“打铁花”也需要进行创新。乡村艺人要结合新技术改进旧工艺,添加多样色彩,增加“打铁花”的感官度,将其发扬光大。在新时期,人民群众实现小康生活,对文化有更多需求之时,我们应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技艺,传承民俗文化遗产。

  后甘泉村有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旧址,上世纪40年代谢觉哉等法学先驱在这里为迎接全国解放,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中国土地法大纲,研究制定新民主主义的法律理论。后甘泉村计划将宪法起草地旧址,与附近的中央后委旧址、晋绥边区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著名红色革命资源链接为红色旅游线路,让红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应有作用。在这一计划中,“打铁花”也将筹划实景演出。

  在各方关注和努力下,后甘泉村“打铁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绽放出璀璨光彩!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