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第1期

碧江区“四化机制” 推动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2019-03-26 11:42:13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乡村协同、回收利用、共治共享、督察奖惩四机制,推动乡村生活垃圾治理智能化、绿色化、全民化、长效化。目前,全区乡村生活垃圾智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乡村“智慧环卫”全覆盖。2018年10月,碧江区被评为全国绿色百强县。

  一、构建乡村协同机制,打造“智能化”环卫

  该区以“三个统一”标准,推动城市环卫设施、技术、服务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乡村环卫治理智能化。一是统一建设环卫设施。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现状和需求,合理规划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投资2.7亿元实施智能环卫物联网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项目,该项目覆盖全区12个乡镇808个自然村寨。建成大型环卫车辆停放场1个、垃圾转运站17座、配套吊臂式垃圾压缩收集车45辆、三轮电动垃圾收集车808辆、智能半埋式垃圾收集点1056个、果皮箱4135个、40L分类式垃圾桶9.3万个、太阳能照明灯杆1056根和文化宣传栏1056块。二是统一打造环卫队伍。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按照1名保洁员服务范围为50—250人的标准,每组配备1至3名保洁员,对各组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根据每辆吊臂式压缩收集车配1名驾驶员和1名技术员的标准,每个乡镇配备4至8名垃圾转运员;给所有环卫工人和转运员统一着装、标识并配备了“环卫通”手机,保洁员到离岗时间、作业区域,驾驶员作业时间、收运线路,环卫车的油耗和车速等均可查看掌握,实现农村公共区域清扫、清运保洁全覆盖。三是统一调度环卫作业。围绕“智慧环卫”建设,将垃圾桶、收集站、运输车等设备集成在数字化管理平台上,对所有车辆、机械设备安装GPS数字化管理模块。实现全过程“数字化、视频化、网格化”定位监控。调度中心根据系统实时反馈情况,及时安排车辆和人员进行清理、清运。2018年以来,车辆共出勤2万余次,比上年度车辆出勤率少35%,节省车辆油料和维修费用开支180万元。

  二、构建回收利用机制,打造“绿色化”环卫

  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从垃圾处理前端到末端,采取全流程PPP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绿色环保银行,激励引导农户在垃圾处理前端进行分类收集。村民将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送至村环保绿色银行兑换点,按照兑换积分标准自主选择所对应的生活用品;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集中倾倒到村垃圾收集点。每个垃圾收集点配置带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管理模块,具备“温感”“超重”和“满溢度”功能,保障垃圾收集点的安全性。全区垃圾收集点收容规模900吨/天。二是推行垃圾智能转运。根据智能垃圾收集点发出的报警信号,智能控制系统自动通知清运车辆转运至乡镇大型转运站,经再次压缩后由大型运输车运输至区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输过程全程桶车对接、密闭化、无撒漏,科学规划收运路线、日产日清,杜绝垃圾互倒、交叉污染等现象。全区智能垃圾转运站转运规模1000吨/天。三是推行垃圾绿色处理。该区投资2.89亿元建成容量为1万立方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国内外最成熟稳定的垃圾处置工艺焚烧发电技术,对不可再生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垃圾焚烧日处理量可达800吨,年处理规模总量可达30万吨。2018年以来,全区23万吨乡村生活垃圾全部运输至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有效化处理,向国家电网输送“绿色电力”8000万千瓦时,产生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三、构建共治共享机制,打造“全民化”环卫

  着力构建区级统筹规划、乡镇设环卫管理中心、村集体与村民自治、企业注入资金和技术共治共享格局,推动环卫治理全民化。一是政策宣传促创建。把推进扶贫政策宣传和创建文明卫生村寨活动相结合,区委宣传部与区委党校选派优秀讲师18人组成6个宣讲团,在全区开展宣讲培训会360场,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按照“四个好”“三个一”要求,进寨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与创建卫生文明村寨相结合,动员村民人人参与创卫活动;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平台、村村响、宣传栏和墙体制作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创建卫生村寨宣传氛围。2017年,云场坪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环卫工人芦忠华获评为贵州省“金牌工人”。二是环保银行转意识。通过政府与各村组寻找交通便利、物品齐全的小卖部、小超市合作,探索“政府统筹、乡镇统管、村组运行”模式,建立环保银行,健全垃圾兑换商品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养成低碳、环保、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全区13个乡(镇、街道)设立“环保绿色银行”62个,2018年以来,已清运可回收垃圾500余吨。三是环卫治理帮就业。该区主管部门与运营企业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优先选聘贫困户、低保户等有劳动能力人员为保洁员,建立“企业+贫困户”模式,促进贫困人口就业。目前,提供农村环卫就业岗位2000余个,每年支付劳动力人员工资3000万元,带动1060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四、构建督察奖惩机制,打造“长效化”环卫

  构建区乡村企四级考核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察和奖惩的乡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一是厘清各方责任。出台《碧江区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碧江区关于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区直各单位、乡(镇、街道)、PPP项目公司、保洁员及村民工作任务分别列出清单,厘清各单位、保洁员、村民群众的责任,实行双向考核、清单式管理。二是织密督察网络。建立“两纵三横”督察模式,“两纵”即区、乡、村、组实行逐级督察,运营公司、项目部、项目片区实行逐级督察;“三横”即区督察运营公司和项目部,乡镇督察项目部和项目片区。通过督察、暗查和组队检查相结合方式,对各区域、各单位、进行常态化督察,发现问题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凡能马上整改的,务必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确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持续跟踪。2018年以来,参与督察人数100余人,发现问题2545个,督察现场整改1977个,限期整改539个,通报之后整改29个。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按照“年度综合成绩=督察分×60%+组队检查或暗查分×40%+加分-扣分”的标准计分,年底形成创卫综合成绩排名,以此进行表彰奖励或惩罚,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依据。设立创卫工作专项资金,对在全区卫生创建前三名的单位分别奖励1.5万元、1.2万元、1万元;对80分及以上的单位环卫管理人员、环卫工人,兑现年终绩效奖;对表现特别突出的环卫管理人员、环卫工人进行评优表彰;对考核成绩低于80分的单位,在全区通报批评,该单位主要领导在调度会上作书面整改发言,并对该单位处以1万元罚款。2017年,全区拿出193.8万元对创卫成绩突出的单位、管理人员、环卫工人进行奖励;对成绩低于80分的6个单位全区通报;对排名靠后的3个单位分别罚款1万元;对督察后整改不及时的,全年共计处罚68人罚款12.1万元。

  (碧江区委改革办供稿)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