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 忠诚与信仰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申纪兰,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9月29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八位接受“共和国勋章”的表彰者中,有一位人们熟悉的“老劳模”,也是我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就是今年已经90岁的申纪兰。

  申纪兰用自己的一生抒写了一个农民的传奇——从最初的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到深入农民生活的交通、耕地、水利、医保等方方面面;从一起劳动到带头植树、开厂;从旧社会到新时代。这位老人见证了共和国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农民脱贫攻坚的胜利。同时也用一生展示了一个农民的成长和变化。

  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的一个早晨,梳着两条大辫子的申纪兰,穿着连夜缝制的一身蓝色卡其布新衣,骑着毛驴出发,从村里到城里,随后又倒班车、赶火车,走了四天到北京,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是在这次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新中国首部宪法。

  用行动践行“代表观”

  90岁高龄,65年的人大代表生涯,从1954年的中南海怀仁堂,到如今的人民大会堂,申纪兰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西沟,是申纪兰当人大代表、思考人民利益的“起点”。而她的“关注半径”却远远超出这个山村。她从西沟农民的生活想到农村医疗保险要增加常用药,想到贫困地区发展、农民工培训、贫困村旅游开发、连片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申纪兰每次都会向大会提出关于“三农”的建议,内容包括山区交通建设、保护耕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一桩桩、一件件凝结着申纪兰对农村的深情,体现出申纪兰对农村群众所想所盼的了解,折射出她深深的为民情怀。

  从当年的小毛驴,到今天的高铁、飞机,从平顺到北京,每年,这条路她都要走一趟,春夏秋冬,来来回回,她越走越明白,她说:“当代表就是代表群众的利益,当代表是代表群众说话,不是代表个人,个人就不用当代表。”申纪兰用行动践行着她的“代表观”。

  荣誉是一种鞭策

  申纪兰是从电视上得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她坚持了几十年。“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非常感动、非常激动!”申纪兰说,无论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还是此次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荣誉都是对她的一种鞭策,时刻提醒她“勿忘人民、勿忘劳动”。

  参加完“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申纪兰还参加了国庆阅兵观礼,谈及参加阅兵后的感受,申纪兰非常激动,坦言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看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团结力量,真正感受到了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共和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伟大的人民。

  赴京参加国庆活动前,西沟人赶来为她送行。她对乡亲们说:我能获得共和国勋章,这是党中央、各级党委对我们西沟的关心和爱护。村民们都说,申纪兰在外面是“大人物”,但永远是西沟村的“申奶奶”“申大婶”“申大姐”。时至今日,申纪兰虽已过耄耋之年,村里哪家婚丧嫁娶,仍喜欢找她主持。村民们坦言“只要有她在场,什么困难都不怕”。

  今年90岁的她,仍担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现阶段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据她介绍,这几年,不仅位于太行山夹缝中的西沟村有了进一步发展,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平顺,也将于今年年底脱贫摘帽。回想伴随共和国走过的70年,面对获得的“共和国勋章”,她说,“俺就是个农民,还是要多为农民办事。”

  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实并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坚守,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去践行,申纪兰做到了。“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正是这种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以及心中不变的信仰,书写了申纪兰的传奇。

责任编辑:王梅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