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岭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前进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中国村庄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仕东 摄影/李新生 字号:【

  《青松岭》简介>>

  电影《青松岭》,是一部特定历史年代出品的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65年初次拍摄,1973年又将其改拍成彩色故事片,时长107分钟。影片根据张仲朋同名话剧改编。故事梗概: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清晨,年轻姑娘秀梅和青年大虎偷偷把生产队的大车赶出来练车,不料马惊了,多亏饲养员张万山拦住惊马,才没发生意外。车把式钱广挑唆秀梅的哥哥大队长周成,不让年轻人学赶车,结果助长了钱广的威风。新任党支部书记方纪云来到青松岭后,发现周成只抓生产,缺乏政治头脑,就决心把鞭杆子从钱广手中夺过来,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不久,村里成立了赶车训练班,请万山大叔手把手教青年人学赶车。钱广对此怀恨在心,在辕马跑得浑身是汗时,故意给马饮水,结果马病了,他把责任推到秀梅身上。爱马如子的万山大叔精心喂养病马,终于把马治好了。马车又奔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部电影引起人们关注,并被改拍成彩色影片。这就是《青松岭》,在现在一些中老年人的心中,深刻留下了这部片子的印迹,它的片中曲《奔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更是脍炙人口。5月9日,《中国村庄》记者来到影片拍摄地河北兴隆县青松岭镇进行采访。

  虽然时隔半个世纪左右,但青松岭的痕迹在这片土地上无处不在。当地政府重视《青松岭》的影响力,在兴隆县城去往青松岭的公路边山体上,铺展了多幅宣传雕塑,引用《青松岭》中的人物造型与场景,倡导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道路狭窄盘旋,但专门开辟了停车与观赏区域。这些雕塑为当地人乐道,过路的旅客常停车拍照。

  青松岭镇在两山之间,据说原来叫茅山乡,就是因为电影的影响而改名。当地的商人建立了酒厂,专门设立了青松岭电影文化广场,树立电影场景雕塑,试图借这部电影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有村民在路边建起了“钱广饭店”,以电影中人物拉拢感情,吸引消费者。还有商家投巨资建立了“塞外江南水镇”,打出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的牌子,借助《青松岭》的影响发展旅游业。据了解,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未来将开发养生公寓、中药基地、梨花村景、水上乐园、度假酒店、登山步道、滑雪场、高空栈道、清凉漂流、红色遗址、跑马场等旅游设施,目的是把青松岭打造成知名的“国际山水养生旅游度假区”。2017年9月,水镇被作为承德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兴隆分会场举办地,助力兴隆县旅游产业发展。

  “塞外江南水镇”无形给当地发展带来了机遇,当地人介绍,青松岭周边并不富裕,有不少的贫困村。“塞外江南水镇”征用了老营盘村和青松岭村的部分土地,已经初步成型,仍有后续建设,它的市场营销和资本运作会给当地带来发展机会。

  记者在青松岭村村委会采访了村委会主任温浩君,他说,青松岭村有1068口人,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外出打工来获得收入,虽不是贫困村但年人均收入只有8000多元,近年来村里一直在抓脱贫工作,去年有50多户低保户脱贫。温浩君主任思维敏捷,向我们表露了自己的一些发展想法。他认为青松岭村可以依靠身边的“塞外江南水镇”来发展旅游业,村里可以利用占地补偿资金腾退一些地建设一些旅游项目,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搞民宿。他告诉我们,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假期,“塞外江南水镇”人潮涌动,一时间食宿的地方紧缺,他就是利用自己的家搞了民宿,一间房只收一百元,有了一小笔收入。他觉得村民们需要转变观念,不能想着将补偿资金分光,如果集中起来共同开发,就有了共同发展的可能。

  温浩君还介绍,青松岭村有一个蜜蜂养殖合作社,有20多户社员。生产的蜂蜜与蜂王浆都是大批量走货,如果做小包装,树品牌,自产自销,能增加不少收入。兴隆是有名的“山楂之乡”,青松岭村也有不少农户种植,但果品没有加工就对外销售,价格只有一元多,如果做些深加工,就能卖到2元或更多。青松岭村只有一条街,他设想进行改造,统一门面和商铺牌匾,有利于街道的美观,发展旅游业,甚至于还可以将上面的水库水引下来,沿街建设溪流,形成特色,对旅游有帮助。

  在村委会院前,有一片果林,村里人告诉我们,这里也是当时《青松岭》电影取景地之一。现在这片林地已经被“塞外江南水镇”征走。青松岭村北头还保留着电影里的重要场景——青松树。这棵松树是《青松岭》电影的一个象征,但记者初次在村里探寻时并没有发现,经过提醒才找到它的影踪——竟然被圈在一户人家的后院。记者四处观望,都找不到接近的路。房屋的前院锁着门,从铁门外可看到院里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青松岭原始地”,记者试着从这里拍照,旁边冲出一位50多岁的大叔,他带着怒气说,“这是我们家的树,不许拍。”记者很是茫然。岁月流转,《青松岭》电影已是几十年前的记忆,而且电影带着时代的印迹,随着人们的认知与时代发展,它很难再进入人们的心田,也就是说《青松岭》的品牌影响力是随时间流逝而递减的,随着现时对它有印象的中老年人的离去,有多少人还会记得这部电影并愿意去追寻它的印迹?目前,兴隆县与青松岭镇,甚而是青松岭村都在利用电影《青松岭》做发展文章,但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物却被私人圈占,想想都难以理解。当地应当与这位居民协商,建设一个类似于“青松台”的小景区,供人们瞻仰,以此为本地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添力。

  《青松岭》留给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前进”的价值,我们应该继续弘扬它的这种价值,引领群众共同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向富裕。

  ​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