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应注意的事项——基于江苏省昆山市乡村调研的思考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中国村庄 作者:文/江苏省昆山市农村经济研究会 张树成 字号:【

  乡村是中国的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实施发展新理念,凝心聚力抓发展,促进大江南北的整个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乡村振兴不仅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而且成为亿万农民广泛参与的一代伟业。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近来通过农村调研,深深感到路径很广,办法挺多。据其热点难点问题,以笔者之见谈几点肤浅认识,供同仁一起探讨。

  乡村振兴应以发展经济为重。这理应不容置疑的问题,但在调研中却发现需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譬如,有的认为昆山现在主要村干部的工资由市镇两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村级经济发展得好不好不搭界,干多干少一个样,于是引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等诸多思想,抱着只要把村里公共秩序维护好、年薪不少就可以了的不思进取的态度,感到无需作为;有的认为村里发展经济困难重重,“求天天、拜地地”,最伤脑筋的是没有自主权,即使经济发展壮大了也没有自主支配权,事无大小都是上面说了算,即使开支点福利费也要层层审批,手续繁琐,于是产生“再苦再累发展也是白起劲”想法,感到无必作为;有的认为村里集体土地资源现在由镇里统揽,上级下达的集体土地用地指标到不了村,大多被镇里截留,村里发展没有空间,这个问题反映了好多年,再说再讲也没有用,感到无可作为。如果这“三个不”的思想问题不妥善解决好,时间一长,就会直接影响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历史与现实证明,乡村振兴的重头在村,只有抓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放松,使之不断做优做强,才能为百姓多办好事实事,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建设发展新农村才不会纸上谈兵,乡村振兴有了经济实力也就不会难以为继。鉴于此,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上下扭成一股劲,大力支持、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应以因地施策为好。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由此明白告诉我们,对全面振兴乡村的大事,既要不失时机,加紧推进,又不要操之过急,一哄而上。按照中央的大政方针,有序推进不懈怠、不拖沓,咬定目标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座谈反映的情况看,昆山乡村振兴基本面是好的,并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应总结发扬光大。但也发现有些地方不顾主客观条件,一个模式,一味追求,一刀切实行,掩没了各自的乡土特色,追求豪华不实惠,有的甚至破坏了农耕历史文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损失,群众心知肚明不吭声。譬如现在村村都在搞“农家乐”,头脑一热,大拆大建,部分村因档次低,客源少,门庭冷落,经营惨淡,入不敷出,得不偿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牢牢吸取过去大跃进、大拆迁、大平调、大搞花架子等付出沉重代价的历史深刻教训,按照中央的部署和昆山振兴乡村的“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务实施策,有序推进,尤其要注重特色、质量和效能,不急于求成,应从容建设,近期切实按照昆山农办规划提出的建好31个特色村、整治好189个环境较差的村,有条不紊推进,绝不要刮风搞运动。

  乡村振兴应以致富农民为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千方百计致富农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农民致富了,就能增强获得感、幸福感的底气。当前,昆山农民大多走上务工务商务副(含服务业)之路和部分农民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201元跃升为现在的38859元,增长192倍多,且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2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由此而论,农民确实由穷致富,怪不得农民对发展的满意度高达97%。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引领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致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说,一要重塑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助推农民持续增收;二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尤其要明确以土地为中心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农民集体所有,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直接予以确认,并加以维护。因此,我们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决不能把集体经济和农民利益改小了、改虚了、改少了,应让集体经济得到更好发展、农民得到更多改革红利;三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强化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以进一步扩宽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让广大农民感到大有奔头。

  乡村振兴应以农民当家为主。大量事实表明,建设什么样的农村?振兴乡村的症结在哪里?农民心里最有数,也最有发言权。凡是遵循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工作,组织与发挥群众的当家作主积极性,就能取得群众满意的结果,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果。昆山的张浦镇金华村、高新区泾河村、淀山湖镇晟泰村、巴城镇东阳澄湖村等新农村建设典型,之所以能近10多年来村级集体经济稳健上升,农民收入节节攀高,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让农民当家,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这些乡村的振兴显著特点是,不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厚,而且环境整治生态美;不仅保留江南乡村风情、田园风光,而且展现现代生活气息、历史农耕文化;不仅民富生活好,而且乡风文明高,人人称赞,童叟满意。由此使我们领悟到走群众路线的重要。鉴于此,引出对实行农民当家作主几点想法:一要真心诚意发挥好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倾听群众意见,让农民真正当家作主;二要不断提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投资性富民合作、经营性专业合作、农村劳务合作等五大合作社水平,促使农民全方位、多层次当家作主;三要根据村情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发挥好群众中蕴藏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量力而行扎实多办好事实事,为群众分忧解难,为村里增添繁荣与光彩。

  乡村振兴应以党的领导为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从市镇两级层面来说,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增活力,协调方方面面,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克服与扭转当前有些党员干部存在的重工作、轻学习,重“指挥”、轻力行,重应付上级、轻群众疾苦,以及图虚名、搞形式等浮躁不扎实的思想作风;对少数干部存在的“微腐败”、不清廉的问题,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努力做到防微杜渐,清廉为民。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层面来说,要加强自身建设,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地实施好乡村振兴的“三年行动计划”,自查自纠,民主讲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砥砺奋进,久久为功,扎实谱写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产业勃发、社会和谐、既保留乡愁又有现代化气息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