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Barbizon)是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这个地方引以为傲的是曾经诞生了一个巴比松画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其中的佼佼者就有诗人风景画家柯罗(J.B.C.Corot )、科学风景画家罗梭(The'odore ousseau )以及农民画家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画家村”的诞生
巴比松,紧挨着枫丹白露森林,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邮局、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纯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名画家卢梭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陆续到这里居住,使这里成为一条“画家村”。
当年,画家们来到巴比松时,都很寒碜,不是失意于巴黎画坛,就是寂寂无闻。据说米勒的作品只能卖到三十法郎。可是经过了20年,他们犹如破壳的珍珠,发出了辉耀画坛的熠熠光彩。1866年,罗梭任巴黎万国博览会主席;1867年,米勒获得法国政府勋章;柯罗更是名满天下。画家们以他们纯熟的风景成就了自己的画业,同时也成就了“画家村”——巴比松。
而今的巴比松已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艺术小镇,依旧是那条不足200米的老街,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原先画家们聚居的“GANNE”客栈如今已经变成了市政博物馆。19世纪中叶到后期,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寄宿在这家饭店里,他们没有钱付食宿费用,便在墙壁、家具上绘画来抵充费用。
巴比松的房子现在很多已变为画廊,展览着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很多房子的外面都刻有某位著名画家曾住在这里的石碑,其中保留最完整的当数米勒的故居了。1849年米勒带着妻儿前往巴比松,并定居下来,从此过着与繁华的都市所隔绝的日子。在这里,米勒的艺术进入成熟阶段(19世纪50-60年代),他一边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米勒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这种新型风俗画受到欢迎,因而被他称为“农民画家”。米勒故居坐落在一个简朴的小院子里,“农民画家”的本色自然流露出来。不大的画室分为里外两间,里面摆着很多漂亮的风景画,听说这些都是米勒的学生所作,他们模仿恩师的画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派别。
巴比松小街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杉树林,那里也曾经是那些年轻艺术家们写生和聊天的地方,在一块大石头上还刻有米勒和卢梭的头像,以代表二人的友谊长青。
游历巴比松庄园
巴比松小镇的巴比松庄园位于桐庐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旁,占地1200余亩,是一个独具法国风情的大型度假庄园。巴比松庄园拥有各类豪华客房,共500多套,可以让您真正地亲山近水,一览山间林木和碧波荡漾。巴比松庄园设置多种用餐场所。简洁典雅的美泉湖中餐厅和木亭包厢提供各色精美冷菜,特色野味,风味农家菜及田园时蔬。浪漫温馨的雅朵庭院餐厅为您提供地中海西式料理及多国料理、特色自助餐,冷餐会及各式精美西点等。庄园多种类型的会议室,可供不同规格的商务会议及宴会,最大的宴会厅能同时容纳300人。
巴比松庄园为了让那些具有创造力但未成名的艺术家们有更好的创作环境,并在庄园内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因此在庄园内规划了 “巴比松艺术原创基地”。巴比松艺术原创基地是为艺术家寻觅一种更合理的存在方式。在一个山水相依的幽美环境里,艺术家、作品、心理、环境等各因素都能得以互相调适,这个过程对艺术家和创作都是有益的。巴比松艺术原创基地为艺术工作者创造一个国际化的、前瞻性的艺术创作与生活环境,向艺术家提供免费的创作空间,艺术家能够在此专心进行艺术创作、从事艺术活动以及开展广泛的艺术交流活动。
初夏季节进入巴比松庄园,无论是谁必定都会被那扑面而来的熟透的薰衣草香所吸引,漫山遍野的薰衣草,如同阳光下普罗旺斯跳跃的灵魂,让人不禁沉醉于这纯粹的法国式浪漫美景。徜徉在那一片紫色的花海中,城市的喧嚣顿时消散,一种感动油然而生——那是被自然乡村的优雅所感动的恬淡心情,也是对于摒除忧虑后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夕阳西下,微风拂过,巴比松米勒庄园的薰衣草花海随风摇曳,如同一片闪着微微金光的紫色波浪;这一刻,整个庄园犹如披上了紫底金线的华丽外衣,在青山绿水之间向世人展示透露着幽幽清香的典雅气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