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宜桑宜蚕,是四川省重要的桑蚕生产基地县。武胜县原属南充地区(现南充市),南充市是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绸名邦。旧时武胜县作为南充的一部分,其蚕桑产业文化的发达可见一斑。
蚕桑不仅是产业,更是乡土文化的重要名片。曾经的武胜县,其蚕桑文化盛极一时。据武胜县《蚕桑志》记载,武胜县于20世纪50年代末着力发展蚕桑产业,到20世90年代,全县养蚕农户达到18万多户,年产干茧2000余吨,与生猪、粮油一起成为四川重要生产基地,武胜县成为南充地区第一,四川省第三产茧大县。2000年,武胜县缫丝能力达2.2万结,年产绸120多万米,全县茧丝绸从业职工达5000余人,年茧丝绸总产值达到15亿元,撑起了武胜工农业的半壁江山。蚕桑业成为当时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武胜县蚕桑生产在四川省名声大振,当年有云南、陕西及省内87个地市县4400余人到武胜参观学习,同时还派遣蚕桑技术能手前去指导蚕桑生产。
至今,很多本地人都对当年蚕桑产业的兴盛念念不忘。一位50多岁的武胜当地人说,当年,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能在缫丝厂上班的女工都是很厉害的人,当地人谁能娶到缫丝厂女工就是件很荣耀的事。由此可见当时养蚕之兴盛,缫丝业之繁华。
然而,好景不长。1992年,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行情下跌,蚕农收入明显下降,蚕桑业受到重创。由于茧价持续低迷,蚕茧与其他粮经作物比价过低,青壮年纷纷外出,武胜县蚕业逐渐下滑。
如今,武胜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蚕桑产业再现生机。截至2017年底,全县建有优质蚕桑基地2.3万亩,全年发种2.1万张,产茧75.2万公斤,蚕业产值达1.5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泰茧丝绸集团,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宝珍牌”。这个数据跟当年的鼎盛时期没法比,但处于逐步上升阶段。武胜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等方式加快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采用“公司+业主+农户”和龙头企业返包的产业经营模式,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8个乡镇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蚕桑园。到2020年,全县将建成优质蚕桑基地3万亩,产茧360万公斤,蚕桑总产值2亿元,积极争创蚕桑文化旅游强县。
站在猛山乡的万亩蚕桑基地,连片的桑园中,依稀能看到远处村民的房屋。昔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桑养蚕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园区的规模化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组织化。“姐采叶,妹除桑,结茧抽丝做衣裳”的歌谣也不复存在,日渐消失的传统农业在沉入低谷后,正酝酿着改造与新生。伴随着蚕桑业的兴起,蚕桑文化不再是武胜丝绸艺术博物馆的历史文献,其文化内核和乡土记忆被保留和重构,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一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