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红村”——横坎头村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一个村庄在十五年的时间内,两次收到习近平同志的回信,其中彰显了习总书记关注革命老区发展的深深情结和亲民爱民的情怀,同时也展现出横坎头村的不凡的魅力。本期“特别推荐”,让我们一起走进——

  “浙东红村”名不虚传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西南部,梁弄镇南首,旁接省道浒溪线,距离梁弄镇中心2公里,余姚市区25公里,宁波市区48公里,是梁弄镇的中心村,村域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3亩,山林面积6266亩,其中集体经营山1588亩。2001年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半山、大岭下、牛轭丘六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旧址。谭启龙、何克西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中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享有“浙东红村”之称。2003年1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和省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薛驹、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法文同志一起率领各级领导,专程来到横坎头村视察工作,看望了老党员、老战士和困难群众,并在横坎头村会议室听取汇报;2003年2月8日,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横坎头村干部们在商议了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考察时的指示精神后,决定以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名义给习近平同志写一封信,汇报该村今后的工作打算。横坎头村在信中提出了加快中心村建设,在老区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2003年2月11日,习近平同志给横坎头村回信,肯定村“两委”的目标打算和工作举措,希望横坎头村“发扬老区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习近平同志这样给横坎头村把脉定向“要把横坎头村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村”,给奋斗中的红村儿女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打造“全面小康新红村”。目前全村共有农户871户,总人口2473人。村建立党委,以自然村落下设6个党支部,7个党员教育活动点,161名党员,35个村民小组,65名村民代表。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历史文化名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绿化示范村、省森林村庄、省卫生村、省特色旅游村、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等多项荣誉。

  发展实践及成效

  15年以来,横坎头村围绕习总书记“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级领导、单位关心指导帮助下,结合村发展实际,大力探索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新途径、新载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依托新农村规划建设,按照“农业立村、工业稳村、旅游兴村、民主治村”的全面小康建设思路,探索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农家”的旅游、农业、经营发展致富道路;以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文明、卫生、民主、农改、美丽”建设,以“红色党建”为引擎,全面加快推进老区开发建设,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 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依托,整体推进

  近年来,横坎头村组织各级专家开展新一轮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实现村庄格局区块合理分布;按照“农业立村、工业稳村、旅游兴村、民主治村”的工作思路,探索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农家”的旅游农业经营发展致富道路。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8元。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总体向上,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革命老区行政村前列。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村落。作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和百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横坎头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村内不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革命旧址,村庄自然环境也很优美,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在完成浙东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的一期修缮工程的基础上,开始了总投资500万的浙东银行、浙东报社旧址的二期保护性修缮工程。通过充分利用浙江山水旅游节、四明山旅游节、余姚杨梅节、梁弄樱桃节等重要活动,大力推介“红色文化游、特色风情游、美丽生态游、悠闲农家游”,不仅给红村带来了更多的游客,也给村民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更扩大了“浙东红村”的影响力。真正把该村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村“两委”十分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引导村民群众树立科技兴农理念,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建立梁弄镇第一个樱桃种植基地,打造出了村特色水果品牌。该村积极与宁波农科院开展合作,建立樱桃品种资源圃,提高樱桃品种丰富性,延长樱桃采摘期,切实提高种植户收入;一方面与东海舰队开展军民共建,帮扶农户建立樱桃大棚及猕猴桃大棚,避免天灾气候减产,提高樱桃产量,另一方面出台政策补助农户建樱桃、猕猴桃大棚,每亩大棚补助资金达6000元;截至目前全村种植樱桃800亩,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充分利用丰富山地资源,大力发展茶叶和杨梅产业基地,全村种植茶叶150亩,杨梅120亩,通过新引入保鲜技术远销全国各地。通过产业调整,逐渐把横坎头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农产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开创三产促农新局面。

  依托资源创新思路,培育特色型农家乐。近年来,横坎头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红色旅游、绿色农业,把发展农家乐作为促进乡村群众增收的主要抓手,引导群众通过经营“农家乐”,实现增收致富。村“两委”通过全力培育出梁弄第一家农家乐——百丈农家,大力宣传发展“农家乐”经济的意义及前景,提高广大村民开办“农家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出“吃农饭、品农菜、住农家、享农乐”为特色的星级农家乐2家,一般农家乐6家。通过建立农家乐协会、举办厨艺培训、创新民宿服务,引导农家乐亮点改造、品牌提升,让游客从“吃一餐”到“住两晚”,真正把村庄特色农家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 以“五村”联创为抓手,全面提升

  横坎头村在习近平同志“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讲话精神指引下,以创建浙江省文明村、省卫生村、省民主法治村、省农房改造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为抓手,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新路子。

  文明“立”村。横坎头村以“弘扬红村文化、建设文明新村”为主题,不断创新载体、拓宽途径、提升内涵,率先创建省级文明村。一是健全同创共建机制。通过建立民情调研制度,确保创建工作满足群众所需、赢得群众认可;建立全民创建制度,引导村民支持参与、形成浓郁氛围;建立创建考核机制,形成各线干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工作上同干、责任上同担”的创建格局。二是深化“示范户”创评活动。一方面建立“道德讲堂”,制定教育计划、先后10余次邀请梁弄“红色之光”宣讲团成员为村民群众作道德讲座;另一方面在“星级文明户”创评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核心示范户创评活动,从道德、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评选表彰核心示范户,着力构筑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核心户,以核心户辐射带动文明村创建深入开展。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成村落文化宫、计生广场、农民公园、道德文化长廊等文体阵地,利用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等红色资源,创新建立全市首个红色村史馆。组建戏曲、篮球、花轿等文体队伍,组织开展以“弘扬红村文化”为主题的村落文化艺术节,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完善社保创建惠民。每年投入20余万元,全面落实新农合等社会保险;建立便民综合服务站,开设医保、社保、水电、计生、外口管理等多个服务窗口,每年受理便民服务事项数千件,办结率100%;新建村医务室一个,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平价药物的同时,每年开展2次妇女健康普查工作,落实0-7岁儿童的健康检查以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检查;与东海舰队下属医院结对,义诊救助,开展“医疗扶贫、医药下乡”活动,帮助做好防病防疫工作。

  卫生“净”村。横坎头村为全面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着力打造“整洁、舒适、绿色、卫生”的人居环境,积极创建省级卫生村。一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投入450万元完成6个自然村的道路改造,硬化道路面积达47000平方米,道路硬化率100%;投入300万元开展自来水改造工程,使村民喝上放心水;投入1000万元完成梁让大溪内段标准化治理工程;分别投入110万元和34万元,对乌龟山水库、后山田水库进行治理;开展灿鸿台风水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31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因此得到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更为便捷。二是积极实施卫生整治。投入100万元对紫溪、半山和大岭下等几个自然村的48块废弃杂地进行整理,整治面积达12200多平方米,硬化10000多平方米,新增绿化3800平方米,村总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绿化率达98%。投入480余万元开展原横坎头、牛轭丘、大岭下、紫溪等4个自然村的村庄提升工程,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43000平方米。。三是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实行“一村一辆农用车”、“一片一名保洁员”、“一户一个垃圾桶”的“三个一”工程,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制,做到全年有人管理、有人养护。

  民主“治”村。横坎头村自2002年起,围绕“四民主三公开”核心内容,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目标,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活动,于2005年获得余姚市“民主法治村”称号,2007年获得宁波市“民主法治村”称号,经过不懈努力,于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一是完善民主自治机制,全面提升法治能力。严格民主选举制度,充分保障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利,确保每个党员、村民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投票选举;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对重大事项实行“四议”制度(村党组织提议、三套班子和议、村监会商议、村民代表决议);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严格选举产生村务(社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社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三资管理小组,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全方位确保村民的监督权。二是强化农村法治教育,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建立普法教育活动点,定期进行普法教育、听取村民意见、接受大众监督;利用宁波市远程教育终端,分时段收看教育短片进行普法宣传;设置普法宣传窗、法治图书角、法律援助窗口三大宣传平,传播法律法规治事。三是加大治安综治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摸排调处,及时疏导民事纠纷,做好村民的“老娘舅”,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治安防范机制,增加监控安装,新建村警务室,建立夜间巡逻队,充分发挥民防队伍作用;成立网格化小组,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农房“改”村。横坎头村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保护村落文化、体现农村特色、提升农村品质”为核心内容,以创建省农房改造示范村为有效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规划引领,初见成效;二是拆改并重,惠及百姓;三是重点工程,点亮新貌。投资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建设,启动横坎头村柴山脚安置房工程建设,同时开展彩化美化工程建设,此项共投资22万元,点亮红村新面貌。

  生态“美”村。近年来,横坎头村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总体目标,将村庄全力打造成一处生态型、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绿色田园风情的、多种风貌体验互相融合的余姚近郊山地村落的精品典范。一是重整体,一处美迈向一片美。村里聘请上海交通大学对6个自然村落逐一勘察,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制定景观设计方案。完成对浒溪线村路口处改造工程;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创建“镇级美丽家园”272户,“市级美丽家园”87户,家家户户皆风景。二是强基础,一时美迈向持久美。在“五水共治”重点工作基础上,加强村庄“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作、“无违建”创建工作和“截污清源”攻坚行动。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标本兼治、长效管护,打出生态田园人居塑造组合拳,加快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三是抓内涵,外在美迈向内在美。进一步加强对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的修缮与保护,更深入挖掘历史史实、更立体展现革命老区的精神风貌、更大地发挥红色精神在“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中的育人鼓劲作用。

  ● 以“红色党建”为引擎,联动发展

  这些年来,横坎头村始终坚持“深化党建谋新篇,品质红村展新颜”的思路,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红色基因”,以“红色党建”为引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主体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开创出了横坎头村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村党总支于2007年升格成为余姚市首个山区村级党委。

  以组织建设为核心,夯实基础创新活力,全面拓展服务载体。村党委认真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重点突出在:不断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坚持“三党一课”制度,提高履职尽责、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强化发展责任意识,参照“8736”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和“阳光村务八步法”民主决策程序,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不断落实勤政廉洁,经常性开展班子成员勤政廉洁教育,扎实完成班子集体和个人届中考察、民主评议。

  村党委定期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开展“带民富、解民忧、安民心、助民乐、促和谐”进村入户主题实践活动。村党委积极响应市镇号召,全面开展“美丽家园”穿件活动中,全村161名党员被分成三支党员先锋队,分别是“青山绿水”队,重点开展环境清扫、河道整洁等服务;“平安巡逻”队重点开展夜间巡逻、隐患督促等服务;“红色暖心”队按照“1+N”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每名党员对口联系一名困难群众,帮助清理庭院卫生,开展暖心帮扶活动。

  以党员管理为抓手,把好“三关”提质量,全面亮出先锋模范。“一名党员一面旗,群众满意是第一”,村党委依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发展方针,锻造出一支“公心、真心、诚心、爱心、责任心”的队伍。一是把好“三关”,强党性,提质量。把好党员“入口关、检验关、出口关”,从源头上提高了党员质量,确保了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加强了党员发展工作。二是落实制度,勤培训,抓管理。全面推行党员组织生活日制度,充分依托“浙东红村”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每月党员集中学习活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三是模范先锋,亮出来,当旗帜。村党委围绕“两学一做”这一主题,开展了“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标杆、亮出党员岗位、塑造先锋形象”活动,以“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的评比及创建工作为契机,要求党员带头实践,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影响村民、带动村民、感召村民,在全村上下形成“用行动,树标杆”的浓厚氛围。

  以权利保障为责任,弘扬民主显关爱,全面增强党建凝聚。一是建立权利保障机制。围绕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畅通党内诉求渠道,完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表”途径,做到“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员先传达,重大决定党员先讨论,重点事项党员先表决”,提高党员的参政热情,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二是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坚持做到党员“六必访”,坚持“联村包组帮户”全面落实,即每位村干部联系一个所在自然村,帮助农户做好意见建议收集、矛盾纠纷化解、重大事项传达、违规事项劝阻、结对共建惠农政策宣传,做到“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连心”。每年对困难党员、五保户、三老人员、残疾人进行帮扶救助,累计资助慰问困难人员四百余人,帮扶资金达十余万元,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三完善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建立了“红色横坎头”微信、QQ党员联系群,方便党员交流学习,建言纳策;建立外出党员专人联系、定期汇报等制度,及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掌上“党员之家”的建立能够使流动党员方便快捷地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也能切实感受到远在家乡的党组织的关怀,做到贴心、暖心、安心、放心,真正让流动党员感受到“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

  目前,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正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决心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转化为改革发展、创业创新的巨大动力,再接再厉,苦干实干,把“浙东红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本刊据横坎头村提供的文字资料编辑)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