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巷村,江南水乡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多年来,蒋巷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新思路,为实现全村三业产值持续增长,村民人均收入和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为常熟市委确定的“五大主体战略”新目标作出新贡献。民富村美风气好,和谐文明上水平,天蓝地绿水更清,粮丰花香瓜果甜。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蒋巷村在常德盛书记带领下,就关注绿化、重视生态建设。把“绿化林网,生态平衡”醒目高挂,在农田路边渠旁种植水杉,而今成了农田林网。党的十五大以后,蒋巷提出了要把蒋巷村建成“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成为社会主义大乐园”的目标,以此鼓励全体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蒋巷进一步提出要建设“人间新天堂”的更高目标。党的十七大以来,村里向群众承诺要建设一个“又富又安更要美、瓜果飘香果实累累”的不是公园的天然大公园,如今这个目标基本实现。这使蒋巷在实践进程中逐渐加深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各地干部的肯定,国内外游人也赞赏有加。
不断更新理念,立足环境再造
蒋巷村与昆山、太仓相邻,是常熟市最东南角里的一个小村,上个世纪60年代仍是一个偏僻闭塞、血吸虫病患严重的穷村,土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绝大多数老百姓是外来户,住的都是择高而居的泥墙草堋,稍好一点的土著村民也不过是低矮的小瓦房,全村一片荒芜。1966年,党支部调整思路,决心改变面貌,改善生活质量。结合消灭血吸虫,提出了水利开道,低圩改造等治水造田方案,动员群众聚户成巷,发动迁坟填坑,平整土地,建设良田。十多年的艰苦拼搏,初步实现了田平路通河畅流,泥墙草房集成巷。加上改革种植模式,创新耕作方法,推广秸秆还田,实施科学种田,到70年代末期,蒋巷农业生产达到了江苏省的先进水平,80年代初受到省政府嘉奖,农业部刊文称“荒草洼飞出了金凤凰”。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先后3次规划建设新村巷,一次比一次更漂亮。随着村级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于1995年又进行了以“四园一基地”为基本布局的新农村建设综体规划,开启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如今的蒋巷村,公园环境的工业园,林网包围的绿色粮油生产基地,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种养园,绿荫蔽日、氧吧傍宅的村民安居家园、村民蔬菜园等,构成了一个天然大公园。成为了首家国家级生态村、中国最美田园,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村、江苏最美乡村等,并荣获亚太农业低碳奖项,一个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美好家园正在加快步伐。实践使蒋巷认识到,环境可以再造,理念的升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持续发展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境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初,蒋巷的乡村工业遇到挫折,为了加快发展,引进了化工产品生产,半年利润近百万。部分干部群众欣喜地看到了强村富民的希望,党支部却发现土壤、水质、空气遭到污染的另一面。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反复研究,统一思想,常德盛书记斩钉截铁地宣布:为水清、天蓝、稻绿,为子孙饭碗,即使生产金子也要立即关停化工厂,随后原地办起养牛场,拯救修复被污染的土地。几年后这片土地变成了生态种养场。举一反三,党支部又作出决定,推平占地40多亩的四口小土窑,复垦复耕,增加了一个种粮大户,每年向社会提供30多吨优质粮食;先后取缔了工厂3台5吨级锅炉,倒逼、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使主体企业在做大做强钢结构为龙头的轻质建材系列产品,在创立全省同行业唯一名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开拓升级产品,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引进升降设备制造,研发车床和压力设备制造,扩展无纺设备生产以及风电设备加工等,迈出了工业转型升级实质性的步伐,为乡村企业的永续发展提供支撑。
在农业种植结构合理调整的基础上,依托全村农田林网化、田面氮磷拦截工程建设以及全面建成海绵田的优势资源,实践探索种植业的转型升级,并根据不同需求,生产常规、生态、绿色、有机大米。为未来3—5年内全村1200多亩水稻有机化种植打牢基础,届时每年可以减少上百吨化肥农药对土壤、水面和大气的污染。在坚持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优质粮田、提升现代化农业水平。实行一年只种一熟的休耕养地、冬耕冻垡等储粮于田的措施,重点支持指导发展有机化专业养殖大户,废弃物采用专业无害化治理,同时,蒋巷村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整理复耕、农业产业提升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周边地区的环境价值,为区域发展作出贡献。发展的实践印证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实现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爱护生命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档。蒋巷在30多年前就认定绿化林网,生态平衡。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是经过了前20多年艰苦努力才领悟到的,生态环境在蒋巷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成了普惠群众的民生福祉。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绿色、健康、长寿,成了老百姓温饱富裕之后,要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追求生命质量的迫切诉求。
集体的7个大烟囱全被推倒,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党支部又根据常德盛书记的建议,发动了向灶台污染宣战,推进了能源革命,集体办起液化气站,为村民发放厨房灶具和液化气钢瓶,全面倡导村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倒了家家户户的小烟囱。现在,集体为全村365副灶具全部开通并用上了省心省力省钱的天然气。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不见了,夜晚的星星月亮却更明亮了。在居住区和生态园分别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作为景观灌溉用水,循环利用,降本节资,也保护了环境资源。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的修复建设,使生物链在逐步恢复。村中心的湿地公园,为村民日常休闲、健身提供了舒心场所。湿地岸边、水面遍植绿色植物,对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为各类生物栖息、繁衍提供了保障,也使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精彩。坚持河道清淤,保持绿水畅流。坚持专人保洁,垃圾日清日洁。坚持绿化管护,建立专业队伍。设立公交首末站,方便绿色出行,完善健身设施,倡导绿色运动等。蒋巷村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惠民谋福的实事来抓,让村民百姓生产、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享受着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人为本是蒋巷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也是蒋巷向村民的承诺,一切以民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百姓的满意为立足点。为此,蒋巷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指引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经济要强、百姓要富、环境要美、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的新要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蒋巷精神,艰苦奋斗,奋力拼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蒋巷村建设成为城里人羡慕、本村人舒服、外国人信服的绿色蒋巷、优美蒋巷、整洁蒋巷、和谐蒋巷和幸福蒋巷,实现生态文明、美丽精致和永续发展的新目标。
(蒋巷村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