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精准扶贫工作多次强调“因村派人要精准”,说的就是要选准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成为当前最大政治和第一民生工程,基层一线干部、尤其是驻村第一书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和决定因素。
一、人选怎么定?不能一派了之
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匮乏这一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精准选派对待“三农”有感情、“擅长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优秀第一书记,着力解决好其思想、能力和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确保薄弱村能“借上劲”“发上力”。一是解决认识问题,变“要我去”为“我要去”。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从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时,集中开展动员谈话,首先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让广大干部自觉拥护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树立起群众观念,主动加入到驻村队伍中,在感情上进一步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家业”,让愿意驻村、想去驻村、争取驻村在碧江蔚然成风。二是解决能力问题,变“不会抓”为“善于抓”。针对个别驻村第一书记因为不学习、不研究,产生了“能力恐慌”“本领恐慌”等问题,采取釜底抽薪、对症下药的方式,从根源入手,结合脱贫攻坚需要,围绕扶贫政策、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抓党建促脱贫等方面加强培训,提升驻村第一书记抢抓机遇、活用政策、研究工作、谋划项目、用好资金、推动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提高做好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本领,做到“胸中有韬略、办事有方法”,全力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有能力、有作为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三是解决作风问题。当前个别第一书记还存在“镀金”心理、“作客”观念和“跳板”意识,身在农村心在城市。针对这一问题,碧江区将第一书记作风转变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大力倡导“乐于执行”的新风,激发“勤于执行”的动力,营造“勇于执行”的氛围,弘扬“干事、干练、干净”的务实作风,放下“官架子”,摘掉“官帽子”,不打官腔,不讲空话,以村为家,变“客人”为“主人”,把自己当“村里人”,把群众当“家里人”,诚心诚意干实事、真心实意办好事,把“民之所思”化为“我之所行”。
二、工作抓什么?不能漫无目的
一是突出激发内生动力。帮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基层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按照“一宣五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帮助推动精准扶贫、帮助提升治理水平、帮助为民办事服务)要求,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有许多很好的政策,关键在于领会好、宣传好、执行好。充分发挥好第一书记党政方针“宣传员”作用,利用党员活动日、入村走访、座谈会、院坝会、宣讲会等,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市区有关精神进行广泛宣传。二是突出夯实基础保障。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最能感受到的实惠所在。这就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紧盯群众关切的水、电、路、网等难题,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集中力量、盘活资源、整合资金实施好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全力打通电力、水利、通信和公共服务设施“最后一公里”,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突出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做大服务业、做强工业、做优农业的要求,引导第一书记坚持进村入户走在前、实地调研走在前、分析问题走在前、解决困难走在前、实现小康走在前、作风转变走在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个更”的奋斗目标,全力发展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易学易懂的产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把产业扶贫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巩固一批优势产业,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引进一批新型产业,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服务机制,打通农村“三变”改革的中梗阻。四是突出集体经济发展。第一书记作为全村党员群众的“引路人”,要始终围绕富民强村目标,紧紧咬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不放,积极引导各地立足当地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通过兴办专业协会、营销市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盘活存量型、异地发展型、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创收型、市场经营型、旅游引领型、合伙经营型”村级集体经济,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
三、派后如何管?不能散兵游勇
脱贫攻坚一线条件艰苦,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辛苦,必须要加大保障力度,打消脱贫攻坚一线第一书记后顾之忧,碧江区凝聚组织、单位、个人帮扶合力,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工作力量往基层集聚。一是派驻单位要做到“真支持”。派驻单位切实当好“娘家”“后盾”,从组织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引进、民生建设等方面,加大对联建村人、才、物、智的帮扶力度。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帮扶点帮助解决问题,形成“一个人驻村、全单位帮扶”的合力。二是政策保障要做到“真落实”。全力落实好第一书记学习培训、食宿补助、交通费用、人身体检、不低于5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1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往返交通费、休假、体检等政策待遇;推进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五小”工程建设,为第一书记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让具有人情味的组织关怀,成为一线干部的心灵依托。三是激励关怀要做到“真到位”。全面实行关怀激励机制,坚决执行好《碧江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实施细则》《碧江区容错纠错暂行办法(试行)》,通过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心理上关怀、待遇上保障,最大限度激发内生动力、强化责任担当,激励和引导广大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四是管理规定上要做到“真执行”。着力完善监督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解决不下去、少下去、驻不下等问题。以铁的纪律确保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速同步小康进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