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以提高农林业全产业链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大力推动农林业领域“机器换人”,为加快现代农业林业进程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精准式推广,扩大“机器换人”覆盖面
一是紧贴地情推广。针对该区地处温黄平原,“插花田”较多的实际,综合考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和机械的适应性,有针对性地引进推广喷杆式喷雾机、水稻高速插秧机等设备,提高农业设施装备的应用覆盖率。针对该区人多地少的实际,重点推广了烘干机等设备,解决“无地晒粮”等问题。近两年,该区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32.93万元,补贴各类机具466台(套),其中烘干设备55台(套),受益农户和各类合作组织274户(个)。
二是紧扣产业推广。摸清不同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找准推广切入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盯紧粮食产业,主攻水稻机械栽植等薄弱环节,现已基本实现了从育秧、翻耕、栽插、植保到收获、烘干等的全程机械化。提质畜禽产业,锁定存栏1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全部购置自动饮水、自动干清粪、自动喂料等机械化设施设备。深入蔬菜产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棚耕整技术、移栽和收获技术,打造育苗新亮点。如浙江百龙农业有限公司运用蔬菜育苗流水线、育苗轨道运输机、喷滴灌等设备,年育苗数量可达1亿株,服务5万亩蔬菜生产。
三是紧盯需求推广。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人工巡查山林存在眼界不宽、留有盲区等问题,在加强人防的同时,引进推广大疆PHANTOM 4 PRO+无人机,代替传统人力,助力林地监测巡视、森林消防巡查、资源普查、物资投放以及应急搜救等工作。大疆无人机可以精准定位、导航、规划路线,同时能够实现窄距飞行模式,穿越林区狭窄的空间,拍摄镜头实时反馈至移动端。通过装备建设和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森林执法效率,降低巡检人员的工作风险,减少作业人员的室外作业时间。
四是紧抓趋势推广。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季节性劳力紧张的实际,实施“共享农机”,由农机合作社提供闲置农机的租赁服务,解决有机户无事做,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如路合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购置粮食生产全程化机械设备4全套共22台,在满足自身生产需求后面向社员及周边农户出租,租赁费用按天计算。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与农机研发滞后的矛盾,加大引进示范推广的力度,今年该区率先在全市试验推广7DGY-300A多用途单轨式田间轨道运输机,可在半径500米范围内遥控作业,预计每年节省用工成本10万多元。
二、破题式创新,提升“机器换人”附加值
一是搭建农机双创平台。为了解决农机装备制造业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该区投入2593万元启动建设全市首个集农机展示展销、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金融信息、平台交易、教育培训和检测维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机械创业创新产业园,吸引高端人才、高新技术和高质产品入驻园区,促进农机行业向高端智造方向迈进。目前农机装备展示中心已经建成,浙江大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分别与中国农机化科学研究院等6个科研院校签约科技成果合作项目。该区计划年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用于农机产品技术研发。
二是搭建人才对接平台。为了解决农机领域产学研结构性矛盾,该区与省农机学会签订共建浙江农机协同创新(路桥)服务站战略协议,将引进、培育“国千”“省千”“500精英人才”“行业技师”等拔尖人才,并推动省农机学会8个专家团队深度对接该区农机企业,协助破解生产技术难点,推动农机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同时,成立农业机械化促进会,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招才引智,打造农机行业人才集聚地。目前,农机促进会发展会员单位34家,会员个人25人,专家成员14人。
三是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为了解决农机管理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推进智慧农机、智慧农技和智慧畜牧等平台融合。计划于11月份将“智慧农机”整合至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构建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深入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将光温水肥自动控制、作物长势智能监控等先进技术引入农机领域,提升农机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
四是搭建智慧林业云平台。为了解决林业行业人工实时监测难度大等问题,将先进的云计算、无线传感网、移动计算等技术与林业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森林消防的预警和响应以及护林员的管控与发展等林业行业的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搭建智慧林业监控平台,感知森林资源“脉搏”。采取以租代购形式,在进山路口、山顶安装监控探头,实时管控关键部位、敏感时段、高危人员“三个重点”。运行护林员手机客户端GPS定位管理系统,实现护林员在场无手机信号时自动记录护林员行走轨迹,有信号时自动发送轨迹至系统功能,确保了定位的连续性、准确性,提高了护林员工作效率,并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讯速、准确的处理,减少损失。
三、补短式服务,提高“机器换人”渗透率
一是“一主”向“多元”的主体转型。该区在打造全省首个拥有集农机产品展销、科研、检测、维修、培训为一体的农机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由政府为主向全社会多组织扩展。如由15个农业主体联合组成路合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计划投入658万元建成集育秧、烘干、加工、维修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生产“机器换人”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可服务金清及周边1万亩粮食生产,前期已自筹资金300多万元。目前,该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到314家,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000余台(套),年机械化服务能力达到50万亩。
二是实现“单一”向“全程”的环节转型。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从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向产后烘干、加工及其他特色产业领域渗透,形成由谷到米,从育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农机服务组织产业链,提供全程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
三是实现“被动”向“主动”的机制转型。根据农业发展新形势,从服务供求衔接着眼,从农户新需求着手,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出击,与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定服务机制,积极推动订单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等服务方式,拓宽和延伸服务范围和领域,加快“机器换人”进程。目前,该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户订单作业面积逾6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达3万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