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第12期

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谱彝村新篇章——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纪实

2019-03-21 10:35:47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紫溪彝村是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社区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溪山脚下,距楚雄市区12公里,1994年因支持国家重点工程西静河水库建设,从楚雄市吕合镇搬迁而来,2014年因支持广大铁路建设,进行了第二次搬迁,全村分两个小组,共有84户365人,彝族占93%。

  本着民族团结一心、共谋经济发展的原则,彝村长期坚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2003年,紫溪彝村作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进行了建设,2012年实施了省级民族特色村寨建设,2017年3月紫溪彝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创建方法

  坚持宣传教育。利用户长会、村民代表会和村内广播、宣传栏、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离不开等思想,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惠农政策,宣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同时开展彝族歌舞、彝族饮食文化、彝族刺绣等特色培训,提高村民团结和谐和“公道、感恩、小康”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彝村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彝村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修建了平坦畅通的道路,让群众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安全的电,山青水秀的村庄内家家户户门前小桥流水,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村新农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现在全村有在校大学生8人。

  坚持自建自创。创建活动在镇村统一领导下,以村党小组和村民小组为主体,由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制定村规民约,组织群众开展思想观念转变、生活习惯改变、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主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创建、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坚持互帮共建。在镇村干部的帮助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彝族同胞淳朴善良的品质,组织致富能力强的带动致富能力弱的,劳动力强的帮助劳动力少的,经济条件好的帮助经济条件差的,推动全村整体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

  创建成果

  经济快速发展领头村。通过推进土地规模集中经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业,依托紫溪山风景区旅游文化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产业集中发展,培强做大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民收入渠道增多,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让每一户农户都走上了“腰杆挺起来,腰包鼓起来,笑容露出来”的致富之路。2017年紫溪彝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7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47.8%和52.1%,增幅和增量远远超过了全镇、全市水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

  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通过特色村庄建设,夯实了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过去晴灰雨泥、水源紧张、厕所脏臭、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柴草乱堆,如今是宽阔的青石板大道、热闹的文化广场和篮球场、整洁卫生的村容村貌。84户民居格调协调统一,层次错落有致,家家别墅庭院,户户小桥流水,远看青山环绕,近闻鸟语花香,整体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美画卷,建成了花木成荫、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村民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实现了“紫溪人家,彝乡天府”建设目标。

  彝族文化建设榜样村。以彝村的民风民俗为着力点,把彝族文化元素贯穿在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丰富了项目文化内涵,提高了项目文化品位,形成了项目文化特色,全面展示了彝族文化精髓。同时,把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全体村民做到日常生活讲彝文、唱彝歌,使彝族文化与各项工作相互融合,彰显浓郁民族特色,打造了一批彰显民族风情、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民族文化精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

  基层党建工作标杆村。在特色村庄规划编制、产业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办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使党组织和党员与群众的距离明显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在全村营造了“人人心存感恩、个个知恩图报,人人遵守法纪、个个科学创业,家家和睦相处、户户倡导文明,事事维护团结、处处体现和谐”的良好氛围。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和省委表彰为全国、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紫溪彝村获得了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 “巾帼示范村”,州级“民族团结模范集体”“文明村”“卫生村”“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示范效应

  彝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村民的思想意识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原先的读书只为识名认字到今天的不学文化就难于发展的转变,从有衣穿有饭吃就满足到要致富奔小康的转变,从卖农副产品都害羞到大大方方迎客办“农家乐”的转变。同时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得到了提升,村民间团结和谐,大事小事相互商量,相互帮助,全村近年来未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和大的矛盾纠纷。

  彝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通过整合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水利、整村推进、美丽乡村等8个项目建设,村内的民居建设、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太阳能路灯、电力通讯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和改善,建设了葫芦坝等16个景点。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了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旅游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了脚不沾泥就可以进城,坐在家里就知天下事。

  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彝村依托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水果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等优势,按旅游村的标准来建设发展。目前开办了“农家乐”23户、小客栈6户、商店4户,引进了滑草场、鲜花谷、旁氏农村庄园等一批企业,实现了彝村群众“坐在家里就可以赚钱”美好心愿。彝村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和冬桃和樱桃、山药、百合等果蔬产业的发展,冬桃、野生菌、松子和彝族刺绣等商品通过电商卖到了省外。

  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结合农户经济状况、硬件设施、人口结构等综合因素,选择最符合家庭实际、最有利于增收的产业,协助农户做好自家产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做到每户一份发展规划、一份实施方案、一名联系干部。达到村有l至2个能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户有1至2条增收致富门路的目标,到2017年底全村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农户11户,10万元以上21户,5万元以上的42户。

  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在紫溪彝村建设发展中,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不忘突出彝族特色,打好“彝族”品牌。景观景点建设、房屋建筑充分挖掘展示彝族古老传说、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设计、建设。整个紫溪彝村特色村寨的建设处处体现彝族特色,弘扬彝族文化,尽现彝族风情,彰显彝族魅力。在彝村你可以全方位感受到群众“说彝话、穿彝衣、唱彝歌、跳彝舞、吃彝菜”的彝族风俗氛围。

  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彰显。通过民族团结示范建设,使过去贫困、落后的彝族移民小村变成了环境设施一流、发展势头强劲、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美丽乡村”。紫溪彝村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等30多个称号,至今接待了国内外600多场次的参观考察。紫溪彝村创建成功后,紫溪镇镇又实施了宋村美丽乡村、冷水河特色村庄、白草花苗族特色村寨等村庄建设,使镇内彝族、汉族、苗族民族团结示范村形成连片发展,为全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强做大了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紫溪彝村餐饮住宿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规范了紫溪彝村片区旅游“农家乐”、客栈的规范管理,不断提升了接待服务水平。每年坚持举办火把节、彝族年等民族节庆活动,强化紫溪彝村的对外宣传,推进“农家乐”“美团”发展和地理标识。挖掘、展示特色村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风俗资源,实现紫溪向旅游村转变,推动乡村旅游业不断升级发展。

  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结合紫溪彝村的发展经验,以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同繁荣为工作目标,积极协调项目、资金,克服历史、自然、基础等诸多原因,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建设,在全镇少数民族村实施了民族团结十百千万工程、一事一议、扶贫整乡、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使少数民族村民小组实现村村通达,管理规范。通过多年努力,全镇各民族团结和睦,各族群众在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共建美丽紫溪进程中团结协作、同舟共济,为认真谱写好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紫溪篇章,努力争当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促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坚定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感觉到了党的温暖,全镇上下形成了感党恩、谢党情、讲团结、永远跟党走,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彝村群众对创建工作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我们彝族同胞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想不到干部职工会这样帮助我们,想不到规划中的旅游村变成了现实,我们通过开‘农家乐’、小客栈,坐在家中就可以有钱赚”。应证了彝村群众“二十载两搬迁越搬越好,一辈子跟党走,永不变心,饮水思源”的喜悦心情。

  (本文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紫溪社区紫溪彝村供稿)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