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城市的喧嚣,居住在悠闲的田园,呼吸着新鲜空气,体验农事的乐趣,欣赏着民俗表演……这种回归田园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当今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
休闲农业被世人称为“第六产业”,最早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我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优越条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优先,环境友好。休闲农业不仅要发挥农业的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发挥生态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生活环境。山东省房干村从治山治水到封山育林保护环境,再到发展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足足艰苦奋斗了20多个春秋。如今村里溪水潺潺、林草繁茂、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被德国环保专家帕特博士誉为“绿色天堂”,国家环保部誉为“生态农业好,中华第一村”。而作为上海生态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源地,前卫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科技”三位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全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广东溪头村利用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的生态优势,依托村周围的山林、峡谷、溪流、奇石,展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广州最美乡村。
乡村为基,地域适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选址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背景,结合当地景观模式,充分挖掘乡村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形式优美、内涵丰富,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景观,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心理和活动要求。湖北桃花村,依托桃园、桃花做文章,通过举办桃花会,成功打造了“荆州乡村旅游第一村”;福建洪塘村,充分利用天竺山森林公园的地域优势,围绕创建“百姓富、生态美”示范区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着力打“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公园里的村庄”;江苏傅家边村的农业生态园,以乡村为基础,立足于农业,成功打造南京溧水生态名片。
突出文化,深化品位。休闲农业发展既要考虑乡村风土人情、民族习惯、民俗文化,又要照顾游客需要,来源农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提高审美兴趣和文化档次,体现乡村艺术和文化气息,彰显个性,传承文化。陶冶游客身心,使之乘兴而来,满载而归。云南新华村,以白族文化为基础,创建了一个集田园风光、民居、民俗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典型白族聚居村寨;重庆观峰村突出孝文化,让乡村旅游文化味儿更浓;广西红岩村借助于古文化底蕴及金秋月柿节主会场的优势,让红岩特色独具魅力。
坚持创新服务,规范培养。发展休闲农业应以创新的理念盘活我国传统资源,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相结合,开发丰富多样的创意农业产品,打造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村庄,形成创意农业产业带。四川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六大花卉区相互依托,根据时节举办不同活动,成为了近郊观光、农家休闲的首选之地。
吸取国外成熟经验。国外很多国家的休闲农业起步早,发展得比较成熟,如欧洲的乡村农庄模式、韩国的周末农村形式、澳洲的葡萄酒庄园模式……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以日本为例,日本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农业规模小,发展休闲农业奉行“回归自然”的理念,强调市民实践体验,通过农园吸引市民租地经营,农民在公园里生产、生活、休闲,实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一体化经营管理。我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外不同类型的经验,应用于自身发展中。
总之,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和建设任重道远,不应因循已有的模式,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注重吸取国外成熟和有益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