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要说什么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任旭东 字号:【

  阳春三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大学生村官全国人大代表将在“两会”上重点关注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中国村庄》就此采访了4位大学生村官全国人大代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副镇长梁丽娜:

  在扶贫方面,最重要的手段当然就是产业扶贫。只有产业扶贫这种根本手段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转方式、调结构、去产能”的形势虽然严峻,但这主要还是针对工业领域而言的。在农业产业上,通过对农民进行精细组织,对各地村庄种养业精准指导,全区域合理安排和布局,把现有的农业产业做好,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村地区就能抱团发展,延伸出产业链条。

  在乡镇居民的医疗方面,应加大对农民看病的保障力度,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报销范围、比例和额度。农民最怕的就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对他们来说比自然灾害还可怕。农民因收入低,收入难,因此健康意识必然薄弱,导致“小病舍不得看,大病看起来难”的状况。国家层面应该制定有关政策,比如在特定时间下派医生到乡镇医院,设立专家就诊日,引导农民定期集中接受更专业的诊疗,让农民能够做到“敢于看小病,有病抓紧看”,最大限度降低因病致贫风险。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桂千金:

  在任村支书期间,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扶贫攻坚。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任务更重一些。习总书记说过:“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的各项优先政策要多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一些,同时也要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争取在政策帮扶的前提下自力更生,自己能造血,能甩掉包袱,放开脑袋,增强自信,积极生产,与所有老百姓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全面小康是脱贫攻坚的目标,但不等于脱贫攻坚。我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两个字,不但收入要达到小康,精神风貌也应该跟上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都要齐头并进。这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任务仍然艰巨。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村主任朱虹(左):

  我是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所以对农业技术的意义认识比较深刻。目前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效率还提不上来。一方面是农民本身的接受程度,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两个方面的劲儿接不上。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基层干部要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之外,我们农技的推广普及应该更加精准,因地制宜,据实施策。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都不一致,甚至村与村之间都不同,因此,我们的技术推广如果按需供给,将会更加高效,取得的成果更加显著,让我们的农技推广人员和老百姓俱欢颜。

  当下,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方面已经形成了气候,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潮流。但各地如何发展自己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一个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怎么让人来,人来了如何留住,回去之后如何让他们再回来?也就是如何对接市场,怎样瞄准客户?这些都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广泛研究,树立典型,为各地提供指导。

  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很好的政策,但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老百姓扎堆大医院的情况很难缓解。又由于现在到北京很方便,患者动辄就到北京看病,这都是因为老百姓不相信各地区的市县医院的水平和能力。市县医院一方面缺乏人才,一方面设备相对落后,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分析。人才需要相应的条件和待遇保障以及精神的感召才能留住。设备方面的问题,有过度医疗的影响,也有宣传的问题,一般的病基本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设备。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南通三建慈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欣蓉(右):

  今年我准备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作为基层代表,我首先关注的是基层民生方面的问题。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民生方面情况的改善较大,但城乡差距仍然存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无法在这些方面自己造血,需要继续被反哺。

  在特色小城镇建设方面,中央已经出台了指导性意见和有关文件。这方面工作需要省部级层面持续跟进。特色小城镇不仅可以通过发展,直接就地解决农村地区有关问题,而且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地的特色还需要继续深度挖掘、包装和宣传。把本地真正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资源禀赋精准地表述出来,不但使本地群众有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区域外也形成实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作为公益事业的从业者和推动者,我还要呼吁一下公益扶贫的事情。目前,扶贫攻坚这场硬仗打得有声有色。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是积极作为,争相献计献策,亲力亲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公益组织,扶贫工作一直是我们肩上的重担,是所有公益人坚持的命题。我们一直在创新思路,从公益的角度来吸引公众都来参与扶贫,增加社会合力的黏度。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