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农村博物馆年会在花园村召开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班钢 字号:【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推进农村“三馆”建设步伐,进一步充实中国农村博物馆馆藏内容和完善管理工作,发挥博物馆在村庄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2016年12月10日,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主办,浙江花园村和中国农村博物馆承办,以“文化创新 联动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农村博物馆年会在花园村召开。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知名学者、名村代表以及博物馆部分受聘研究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发挥以博物馆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创新业态带动村庄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以进一步充实中国农村博物馆馆藏内容和完善管理工作,致力把中国农村博物馆打造成全国村庄历史文化的收藏、展示与交流平台。

  中农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中国农村博物馆馆长段应碧,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村博物馆研究院院长宋洪远,中共十八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徐日辉,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等出席年会。

  邵钦祥书记委托花园集团党委副书记、花园文化中心主任金光强致辞并介绍花园村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中国农村博物馆研究院院长助理班钢作了博物馆2016年工作报告,在总结中国农村博物馆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报告就未来博物馆工作方向和目标向与会人员作了汇报。

  年会开始前,全体与会代表合影并参观了中国农村博物馆。会议现场举行了研究员聘请仪式和藏品捐赠仪式,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徐日辉、山西长治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天津陶瓷商会副会长、泥塑大师田景峰、云南丽江十八寨沟村主任杨四龙等四位专家受聘成为第三批中国农村博物馆研究院研究员。牛扎根、尤明国、李其良等人向博物馆赠送印章,中国美协会员、农民画家邓正立向博物馆赠送了油画作品。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杨秋生宣读研究院研究成果,即2016中国名村影响力发布榜单。

  来自海南石屋村的中国村官精神馆、河南干河陈村的全国“村长”论坛纪念馆、山西振兴村的全国村志收藏馆、云南丽江的中国少数民族村庄馆以及四川宝山村的中国名村收藏馆等全国各地5个村庄博物馆的代表也参加了年会并对博物馆联盟的建立表示认可和支持。

  与会代表还围绕“文化创新 联动发展”的主题展开讨论,并为中国农村博物馆的发展以及如何带动村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交流并出谋划策。针对文化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宋洪远主任强调,农村文化建设历来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既是群众获得新知识的需要,也是百姓热爱生活、歌唱生活的具体表现,更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发掘优秀文化、讴歌正能量的平台和阵地,而博物馆恰恰满足了所有文化建设的需求,在参观的同时汲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更为美丽乡村建设插上翅膀;另一方面,宋洪远强调农村博物馆要发挥传承、展示、推广、激励、研究的功能。

  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党支部书记诸葛坤亨期待农村博物馆分馆能够落户诸葛村,诸葛村的博物馆可以是一个动态的博物馆,以古村落为主体,将博物馆的展示功能融入到生产、生活和生态中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徐日辉对博物馆的馆藏内容、展示方式等表示赞赏,同时从旅游文化的角度阐释了花园村“中国名村考察游、红木家具采购游、生态休闲观光游”的主题定位;珠海市柏纳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监汤恒从“文创”角度出发,认为博物馆未来需要做到“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文化创造”,一是要与乡村创意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二是要与花园村本土产业进行多元深度合作,三是要与中国农业公园深度联动起来;上海往复文化创始人邵钢锋则就VR(虚拟现实)技术与博物馆的结合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农村博物馆馆长段应碧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一年来经过重新布置格局、充实馆藏内容以及更新展示方式,使中国农村博物馆馆藏范围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展示更全面,全方位地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农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还围绕年会主题对中国农村博物馆的未来工作提出4点要求:一是除了积极充实馆藏内容之外,中国农村博物馆应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研究、教育和文化功能;二是中国农村博物馆应谋求各种形式的合作并提升社会效益,建立分馆,抱团发展,进行文化输出,推动建立以中国农村博物馆为主题的农村博物馆联盟;三是中国农村博物馆要继续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发挥主动作用,积极开展区域性宣传活动;四是中国农村博物馆研究院研究员们要持续关注相关动态,协助博物馆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农村博物馆于2014年6月29日建成开馆以来,一直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花园村的一座文化新地标。经过两年多的充实和完善,中国农村博物馆目前下设前言序幕馆、政策制度馆、农村变迁馆、农村民俗馆、中国名村馆、中国江河源头馆、百村印章馆、少数民族馆以及花园村馆等分馆。

  2016年以来,中国农村博物馆在原先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完善工作:一是对政策制度馆板块和陈设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规划,收藏了一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相关的重要资料;二是撤销了原先的“村长”论坛馆并新设了少数民族馆,以少数民族服饰为主,以民族工艺品为辅,实现了56个民族大家庭的文化融合;三是对百村印章馆进行了重新规划。加入了印章文化和印章艺术等内容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同时吸纳了10个新的村庄印章作为馆藏;四是对花园村馆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增加了牛耕田、挑盐卖、捉鱼锹等具有民俗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场景模型,让观众能切身感受到旧时花园村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博物馆主动承担科普教育功能,过去一年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共计10万人次,博物馆还积极进行文化输出,在海南儋州合作建设了中国村官精神馆和中国农村博物馆石屋主题馆。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