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积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横峰县围绕建成省级、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目标,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建设。

  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位于横峰县城南部,坐落在莲荷乡境内,总规划面积3.2万亩,总投资4.8亿元。项目建设按照省市提出的建园建区要求,着力打造“三园一馆”,即:农业示范园、药用植物园、荷博园、葛博馆。积极打造科技研发、农业示范、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物流加工为一体的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形成点线面结合、建设经营管理融合、经济生态民生协调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尊重自然之美,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方向,大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发展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立足横峰,面向全国——

  农业示范园

  农业示范园位于莲荷乡及红桥场分场区域内,规划用地面积约3500亩,包含农业种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示范区致力于建成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结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田园生活新村,使新村既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又享有和城市一样便捷的配套设施;在产业结构上,以农业产业为龙头,以旅游业为纽带,实现产业的有机融合,总体构建现代农业、科研教育、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宜居等综合产业体系,朝着打造城乡一体化典型标杆的目标努力推进,成为城乡融合的典型范例。

  用园林的方式体现中医药文化——

  药用植物园

  横峰县药用植物园规划面积2000亩,按园林设计的要求,采用药用植物建设一个园林化的、具有中医药文化特点的植物园。用药用植物制作园林景观是我国园林艺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的产物,将成为我国园林艺术的一大特点,对世界园林园艺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园的建立就是用园林的方式来体现中医药学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各民族传统医药学,为人们的生存空间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由于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逐步释放出具有一定医药作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作为自然疗法中的一种。品种繁多的药用植物的集中种植也为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药用植物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药植园的立意,是建设华东一流的药植园项目,打造未来中草药种植观光、中草药成果产业化、健康养生的先导区,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并带动横峰县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园区由横峰县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及广西药植园联袂进行打造。

  赏千亩荷花、观湖光乡色——

  荷花博览园

  荷花象征着清廉,象征着高洁,象征着慈悲,象征着和谐,千百年的文化传承,荷花以其高贵圣洁,成为了中华民族修养至高境界的象征,而古越文化正好契合荷的内涵和横峰地域特色。荷博园位于横峰县莲荷乡义门村、上畈村,总规划面积2000亩,是一个集花莲、子莲、莲藕种植的生态景观区。该项目自2016年1月启动,2016年共种植960亩,2017年增加新种植900亩,形成总面积近2000亩的成片荷花景观基地。荷博园已成为横峰县秀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集观光体验、旅游休闲、产村景融合、荷文化展示于一体,是横峰全域旅游新亮点。整个园区以荷塘、栈道为造景核心,尊重现有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景观规划优化改造,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自然人文环境,呈现荷塘、田野、人家“三景共融”局面。

  打响葛业品牌,助力横峰发展——

  葛博馆

  横峰县种葛历史源远流长,中药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东汉时期,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葛家道创始人葛玄就在葛源升炉炼丹,潜心对葛研究。隋末唐初,葛源人用野葛根加工成葛粉,做成营养品和保健品。唐朝以后,列为皇室“贡品”。葛是药食同源植物,有“南葛北参”之美称。东晋医学家葛洪与横峰缘源深厚,葛洪晚年辞官不做,在葛源村的棋盘山上炼丹,至今仍遗有炼丹石、棋盘石等遗迹。葛之所以被称为“葛”,据传源于纪念道学家、医药学家、炼丹家葛玄与葛洪叔侄。横峰全县葛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葛系列产品种类繁多,有葛根、葛粉、葛片、葛茶、葛饮料等。因此横峰县素有“葛之乡”、“葛业之都”之美誉,葛根已成为横峰县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葛博馆,座落于横峰药植园东南方向药湖的南岸,共分两层,总面积1800平方米,主要作为横峰县葛种植历史、葛文化、葛品种及葛产品的一个向外集中展示的区域。葛博馆现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做施工设计。葛博馆的建成,将为向外界宣传横峰、宣传横峰葛起到更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