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寨 独特景观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长碛古寨始建于元末明初,历经700余年风雨洗礼,因洪渡河携带大量泥沙冲积成扇坝而得名。古寨环山抱水,春闻浪漫花香,夏享凉爽舒风,秋观金波稻浪,冬听云鹤之诗,风姿绰约的水乡风情与传统经典的明清古寨文化交相辉映。

  古寨景区面积8平方公里,位于凤冈县北部,距县城38公里,距茶海之心景区12公里。洪渡河玉带缠腰般围绕古寨由西向东流淌而过,平坦舒缓的平原坝子与洪渡河完美镶嵌,民居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立,环境优美,形成了“金盘、玉带、花果山”的独特自然景观。

  古寨内及周边现存有嘉庆“圣旨”旌表、龙泉知县题联的谢氏节孝坊、清光绪年间的禁止捕鱼古碑、朱氏宗祠和县衙遗址、回音壁、打板沟等历史文化景观。

  谢氏节孝坊始建于清道光27年(1874年),距今有157年的历史,由朱瑛之子和孙子两代修建完工。嘉庆24年(1819年),皇帝感念谢氏终身守节,忠孝传家,遂下“圣旨”旌表,准修谢氏节孝坊。谢氏节孝坊系砖石混建,开宽9米,通高11米,为三门三楼的牌楼型结构。节孝坊宏伟美观,做工精细,工艺特别,顶部两面横写“紫诰天长”、“玉洁清边”八个大字,碑上文字图案作品皆为多人合作,用小砖烧制镶嵌而成,有较高的工艺研究价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碑坊遭到损坏,但基本保持原样矗立至今。

  回音壁位于朱氏新祠对面,朱氏三世祖朱旺就任石矸府龙泉坪长官司司长期间,在执行公务、刑讯打板子时,长碛古寨洪渡河对面石壁应声而起,打一板,洪渡河对面的石壁便应一声,土司官误认为一板变成了两板,故有回音壁之传说。回音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崖壁光滑平整,且崖壁与县衙之间地势平坦无遮蔽之物,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崖壁上端覆盖着植被使声波不至于散漫消失,便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朱氏总祠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距今185年,占地800余平方米,乃朱氏供奉和祭祀祖先,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总祠曾为解放军工作队驻地,后长碛村委会办公室也设在总祠。1955年总祠又成为高级社加工桐油和菜籽油之地,因加工桐油起火,祠堂部分被焚烧,后于1959年修复。修复后的总祠被用作长碛大队的仓库,同时也是召开会议、县电影队放电影的场所。

  朱氏新祠建于清道光28年(1848年),距今165年,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新祠建筑模式与总祠相仿,有上下殿,两边有厢房,中间是细沙铺成的天景坝,祠堂正中悬挂一匾,匾上刻有“肃永谟前”四个涂金大字,是朱氏办私塾、学堂之地。1925年至1935年间,新祠成为国民党贵州25军12团12营营长朱辅臣(当地称朱营长)的兵营。1935年至1940年间,新祠下殿右侧曾开染房,用以生产军资。

  长碛古寨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汉代,洪渡河两岸就处于大开发状态。几千年来,当地村民就对自然怀有崇敬之情,努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古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寨门建筑宏伟、做工美观精细,嘉庆“圣旨”旌表、龙泉知县题联“谢氏节孝坊”、清光绪年间“禁止捕鱼古碑”、“朱氏宗祠”尚存,“上衙下衙”、“回音壁”、“打板沟”等形成了靓丽的人文景观。新建镇按照凤冈县“全景域大旅游”的要求,结合实际做热旅游打造长碛古寨,使长碛古寨真正实现“春季菜花香、夏季鱼儿跃、秋季稻花香、冬季枫叶红”的美丽风景,达到引爆点的效应。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