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开始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来,贵州省凤冈县不断探索实践、吸取其他县(市)区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验和方式。
一、基本情况
紧紧围绕全景域目标,结合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及烟草扶贫新村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按照高线、中线、底线“三线目标”的要求,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环境:一是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紧紧围绕茶旅一体模式、全景域、大旅游,重点打造永安田坝生态休闲旅游、进化临江九龙生态养生园,带动凤冈茶产业、旅游业同步发展,推动乡村酒店、农家乐发展;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打造高新农业产业园区,就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通过种植技术培训、政策扶植、惠农贷款,鼓励老百姓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二是建设农村文化学习阵地。通过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建设的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让老百姓有娱乐的地方,也有学习的场所。三是人居环境改善。通过小康六项行动计划、村庄整治项目,着力改善民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目前全县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250多个,惠及群众15万人,新建和改建黔北民居12000余户,4万农民群众住上了干净、舒适、美观的房屋,农村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大幅改善,一栋栋风格独特、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依山傍水,构成了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西部最美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二、工作目标
(一) 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以打造升级型、特色型示范带为重点,完成进化镇临江村双桥组、三新组,永安镇崇新村青杠山组,新建镇新建社区长碛古寨,永和镇双山村桃坝组4个升级型(市级)示范点;进化镇中心村先锋组,进化镇黄荆村红旗组,进化镇中心村高河组,何坝镇何坝社区署光组,永安镇永隆社区长水田组,天桥镇天桥村凉桥组6个特色型(县级)示范点;实施何坝镇水河村到进化镇临江村至琊川镇朝阳村农业产业路沿线、百里桂花大道沿线这2条特色精品线2条骨干公路沿线普及型全覆盖工程。
(二) “十三五规划”目标
1. 打造60个县级示范点、10个市级示范点。按照省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办要求,结合全县创建情况,每年争取两个市级示范点、12个县级示范点,以点为辐射点逐步实现全覆盖。按照“省市指导、县级统筹调度、部门集中帮扶、乡镇组织实施、整村整寨推进”的思想,结合全县六项行动计划,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文化工程,全面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2. 打造5条特色精品线。紧紧围绕“全景域、大旅游”目标,按照“串点成线、以线扩面”的思想,以建设绿色通道、生态通道、文化通道为重点,完善杭瑞高速公路、鄢松线、凤务线3条特色精品县线,全力建设新326国道、凤冈至田坝二级公路2条特色精品线,全面推进沿线民居立面改造、产业发展、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标准化引领。2014年,凤冈有幸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县大胆探索创新,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为重点,以发展茶旅一体休闲度假游为补充,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颜”为内涵,成功制定了一套适应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标准化体系,并于2015年10月县质监局正式发布实施,使凤冈县今后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将步入标准化引领的快车道。
(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一是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势,重点围绕县内骨干公路沿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安排分类推进创建活动。二是因户制宜,精心设计。根据地方习俗和经济承受能力,区分农户拆旧房建新房、易地搬迁建房、危房改造建房、平顶砖混房改造、旧木房改造等不同建设模式进行图纸设计,宜木则木、宜砖混则砖混。三是严格标准,彰显特色。一方面统一按照“小青瓦、坡屋顶、白粉墙、穿斗枋、雕花窗、转角楼、三合院”标准和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风格建房,另一方面又充分结合地方民族文化元素,从而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四是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套建设以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厕、改灶、改圈,建沼气、建文化室、建宣传栏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实现水、电、路、气、房、优美环境“六到农家”的目标。
(三)建立机制,加大投入。一是建立资金整合机制。自2014年起每年县财政预算不少于1500万元,并要求乡镇安排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50%投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各职能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涉农支农项目资金,形成资源捆绑使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政策优惠机制。除实行一定额度的资金补偿外,还对各地的民居建设图纸进行优化后无偿提供给农户使用,免去新(改)建民居农户除耕地占用税外的其他规费,按需下达用材指标。三是建立挂帮责任机制。安排县直相关部门对示范点实行定点挂帮,支持开展标准化建设。
(四)加大政策引导,推行村民自治。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黔北民居建设的主体意识,并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的村民自治方式,实行新建房屋农户交纳一定数量保证金的机制,待房屋完工验收合格后予以退还。二是对新批手续建房的农户,由所在乡镇国土所、村管站实行源头控制,一律按照黔北民居风格修建,否则不予审批建房手续。
(五)串点连线扩面,有序推进全覆盖。按照“县级统筹调度、部门集中帮扶、乡镇组织实施、整村整寨推进”的思路,每年至少打造2个升级型(市级)示范点和12个普及型(县级)示范点。围绕“全景域、大旅游”目标,按照“串点成线、以线扩面”的思路,每年建设2条特色精品线,全面推进沿线村居改造,实施沿线土地整治产业化、道路整治亮化、植树绿化、墙体立面改造、违章搭建清理、景观布点等工程。
(六)加强信息报送。各乡镇、各成员单位每周向县指挥部办公室报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一周工作动态;每月25日向县指挥部办公室报送一月工作动态,信息内容需涵盖项目名称、总投资、累计完成投资、实物工作量、形象进度、存在问题等。县指挥部办公室将信息收集整理后,分别报送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
(七)强化督促,严格考核。一是加强督促调度。县委书记(或县长)每两月开展一次调度,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联合县督查局每周一次督查,按照“月调度、季督查,定期通报”的要求,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评比,县直部门与挂帮乡镇同考评同记分,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