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金花村地处凤凰山脚,距湄潭县城约6公里,湄进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以茶叶和旅游为主导产业。全村耕地面积2924亩,茶园面积5888亩。金花村辖5个村民组662户2582人,人均收入1.6万元。村内有大型茶叶企业16户,中小茶叶加工户17户。湄潭县一个乡村旅游引爆点——“七彩部落”就位于该村大清沟组。先后荣获省市级文明村镇、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级示范点、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先进奖、全国休闲农庄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
近年来,金花村通过城乡统筹、点面结合的方式,以“示范创建、文化惠民,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为宗旨,围绕本村茶产业、茶企业、茶文化、茶历史,凸显新农村风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村容整治和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00万元,高质量完成了全村的道路修补和硬化,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出行带来了方便;在集镇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种植了绿化树,切实解决村民夜间行走不方便、不安全问题;规划建立黄沙井、大青沟、杉树桩三处文体广场和农家书屋,修建了一座文明卫生公厕,添置了两套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健身、娱乐、休闲、纳凉的场所。在广场的四周和村庄主要道路两旁都种上花木,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全面改善了水、电、路、绿化、市场、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充分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庭院美化、家中亮化、人素质化”的“五化”目标。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创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质保障。为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该村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村里党员依托村级党组织,积极带头参与各类活动,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村“两委”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入手,狠抓优质茶叶基地、茶叶加工、有机水果种植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金花村采取“合作社+公司”模式,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积极探索建立了“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公司运作、利益共享、政府扶持”的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发动群众组建了“湄潭茶乡妹乡村旅游合作社”,户户皆为社员,以此平台对接并实施政府扶持的项目;同步筹建了“湄潭县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组农户以黔北民居、生态茶园、有机稻田等生产生活资源入生态资源股,其中33户人家还以每户1万元入现金股,借助该地的自然生态优势,抱团开发乡村旅游。公司制定了“1432”的分红模式:将旅游开发公司运营获得利润的10%用于73户人家以生态环境入股的分红,40%用于33户出资人家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及旅游开发公司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20%上交村旅游开发公司用于全村旅游发展基金。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金花村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把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村集体贴近实际,贴近农民,通过办板报、举办培训讲座、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形式,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及尊老、敬老、爱老活动,大力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村内涌现了一批好婆婆和好儿媳。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随着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该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明显提高,在农闲和传统节日期间,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老少同台,其乐融融。农民白天下地,晚上唱戏,空闲时间扭扭秧歌、跳跳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渐红火。
抓好社会治安,创建平安新村。金花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一是建立、健全了治保、民调组织,及时化解村民的内部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成立专职的护林防火队伍、护河队伍,添置了灭火器、消防栓等一系列的消防器材,有效避免了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三是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并配置了通讯器材,白天黑夜有巡逻,维护了村里的治安稳定。
金花村在短短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升级、村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环境卫生整洁、精神文化丰富,成为靓丽新农村,呈现出一个童话般的梦幻家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