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淀头村往东南方向,是白洋淀深处。路两边是一片辽阔的芦苇荡,幽深纵横的水道诉说着过去的时间记忆,现在新旧芦苇相杂,黄绿色相间,呈现出一道道美景。这一片区域应该是观赏芦苇的最佳景地,可惜游客很少。
乡道的尽头便是白洋淀腹地的大田庄和东田庄村。
大田庄村自然形成了小集镇模样,两块空地形成了两个小广场,其中一个广场上安放了充气城堡等儿童游乐设施,孩子们在欢乐地玩着。另一个广场周围则分布着饭店、小超市,感觉大田村村民生活自成一体,特别安宁祥和,似乎不受外界的影响。
有些人家房前屋后码放整齐的芦苇秸秆,有村民在做芦苇加工。一户村民在门口摆放了几个大盆,出售龙虾、小鱼,女摊主说这些鱼虾都是自己从淀中捕上来的,鲜活的小龙虾要25元一斤,小杂鱼则按盆卖,5块钱10块钱不等,大约有一斤多。这些鱼虾很讨外来游客的喜欢,但现在游客并不多,所以生意并不好。她一边卖鱼,一并在大门边织补起渔网,这样的场景很有水乡特色。
大田村的东边即是东田庄,这个村庄要比大田庄小,被一片淀水包围,只有一条路与外界相通,轰隆作响的运输船只不时从淀边桥下驶过,提醒着我们这里是水乡。网络上流传东田庄是“童话般的村庄”,从空中俯瞰,村民房屋屋顶呈现红色和蓝色相间画面,宛如油画。但记者在村里却没有体会到童话的感觉,反而是觉得村民很辛苦。
在村北淀滨,一对老夫妇正在手工给芦苇剥皮,他们说,自家只有不到一亩水田,正在处理的芦苇并不是自家的,而是捡别人不要的。这些芦苇都要打成帘子出口到日本,至于用来做什么,他们并不清楚。每两百根芦苇才能做一个帘子,一个帘子现在只有十六七元钱,他们从中只能挣到一元钱。这么一天不停地劳累,也只能挣三四十元。他们上了年纪,其他的活计并不好找,加工芦苇能给他们挣些生活费用和零花钱。
这对夫妇明确表示不愿意搬迁,“几十年都住这儿了,哪都不愿意去。”老夫妇唯一的儿子几年前转业去了东北,户口也迁过去了。他们说,村里没有什么产业,村旁有大面积的淀子,曾包给养殖户,而现在不允许养殖了。老夫妇和边上一位大娘都希望将来新区建成后,他们的养老能够有保障。
芦苇生意利润非常微薄,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打割,但东田庄还有很多农户在经营、收割、打包、外运,说明水乡中的村庄谋生手段要少一些。
傍晚,孩童在夕阳下芦苇堆中嬉戏,这种特有的水乡情景将来会否重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