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龙头山模式”对旅游助扶贫脱贫的 重要意义
时间:2022-03-30 09:00:36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杨文丽 字号:【

  鲁甸县龙头山镇是云南省昭通市一个极其普通的山谷小镇,地处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因为突如其来“803大地震”,龙头山镇作为震中,备受各级领导关心关注。2014年8月3日,李克强总理第一时间赶赴震中龙头山镇指挥救灾,随后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研究部署鲁甸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次离京,将第一站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1月19日,他乘车一路颠簸直奔峡谷中的龙头山镇,询问地震伤亡、抗震救灾情况,总书记提出,当地一定要做好扶贫、救灾双重任务;2016年4月1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云南调研,深入昭通市鲁甸地震灾区了解灾区恢复重建。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看望安置群众。2017年1月23日,李克强总理重回鲁甸考察灾后重建工作。

  三年重建美丽家园是老百姓生活生产需求,也是各级政府对龙头山镇的基本要求。截至2017年4月,龙头山镇已完成全镇15760户55994人的重建安置工作。一个汇聚着各级政府关心与各地人民群众关注的龙头山镇,正以崭新形象呈现在世人眼前。一栋栋新房子拔地而起,一户户人家重拾欢声笑语。

  “灾后重建完成之日,百姓发家致富之时”。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打造,本地居民已实现“安居”,如何巩固重建成果,加快区域扶贫攻坚、产业升级转型,实现老百姓“乐业”,成了当务之急。截至2017年4月,龙头山镇辖区内,10村2社区247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17665户,人口571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71户10715人。2015年脱贫555户2043人,现在剩余贫困人口3016户8672人,2017年计划脱贫2643户8141人。

  灾后重建新集镇上近30万平米的安置体量(含近10万平米商铺),与集镇上经济发展滞缓,长期居住不足1万人的“空城”现象,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政府单方面采取多种发展模式的探索未果后,广东省深圳前海智远行乡村发展咨询有限公司历时8个月深入龙头山镇调研策划,创新提出“第三方公司专业运营托管”的服务模式,力求政府用最小的资金投入,最大程度整合社会与市场的力量,以盘活集镇近10万平米新增商铺为核心任务,以产业孵化为工作重点,以“系统策划、产业孵化、业态引进、经营辅导、人才培养、带动双创、主动营销”为工作思路,推动龙头山镇旅游及产业转型发展,实现为区域构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内核,真正实现扶贫脱贫与成功的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

  1. 深挖千年“朱提银”文化资源,围绕“银文化”孵化全新多元产业链。打通“开采-加工-销售”环节,依托市场关注热度,开展“朱提银”主题旅游专项打造。

  2.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培育当地产业,组织筹建多个专业合作社,邀请本地居民深度参与,培训社员专业能力,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包括筹建“花椒合作社”、“小吃合作社”、“民宿合作社”、“椒林鸡合作社”、“电商服务合作社”、“银手工合作社”等。

  3. 以公司为主导,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为辅助,积极引进符合发展规划的各种业态,具体包括:引进新华书店集团的“乡愁书店”、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微博物馆群”、引进来自成都的“小吃一条街”以及来自大理新华村的银饰加工销售等。

  目前,当地政府已正式委托深圳智远行公司开展对龙头山旅游小镇的运营托管工作。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公司将在政府支持下,带动当地百姓,实现三年累计新增到达旅游人数不低于100万人次、新增就业人口不低于2000人、旅游整体收入不低于3亿元;完成“朱提银”、“椒林鸡”特色品牌策划与市场渠道孵化,实现产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及“龙头山旅游小镇AAA级景区”创建的整体目标。

  “政府购买服务、深圳智远行公司主导、老百姓深度参与发展,多方利益均衡共享”的“龙头山模式”,对研究昭通地区扶贫脱贫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该模式能将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的引导和帮扶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成功的解决了政府想支持发展,但人力、财力不够、与市场经营脱节的困境。其次,该模式充分发挥深圳智远行公司专业的市场资源对接整合能力,以公司为主导代表着以市场为主导,用市场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资金的问题、发展的问。第三,“龙头山模式中核心的运营托管”成功的解决了当地老百姓想发展,但是缺资金、缺思路、缺方法、缺标准的禁锢。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