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黎村镇太和村是黎村最边远的一个高寒山村,距离圩镇15公里、玉林135公里,是广西“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首批整村推进脱贫的贫困村,2011年国家整村推进规划的贫困村。全村513户2412人“十一五”初人均收入不够700元,住房都是砖瓦房;“十二五”初,全村人均收入3041元,2013年底,全村人均收入3969元。经过近两年的扶贫攻坚,现在,全村人均收入已超过7800多元,比“十二五”初增长150%,比“十一五”初增长超过1000%,80%以上的家庭已经建设了钢筋水泥楼房。陈武是玉林市安监局派驻黎村镇太和村的第一书记,在促使太和村短期内大改观的扶贫攻坚战中,陈武发挥了“三个员”作用。
做致富“引路员”,
为开发“生态富矿”科学定向
在驻村期间,经过调研,陈武发现贫困的太和村自然生态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守着一座生态富矿不懂开采:天堂山上有上千亩天然云雾茶以及高山莲藕、蜂蜜、八角等生态特产;天堂山是玉林市两个重点水源涵养区之一,水质非常好,可以引进泉水开发或酿酒产业;高山泉水养鱼遍布各屯,山上云海梯田风光美,生态保护非常好;长寿老人多,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48人,占全村人口的2.06%,远高于中国长寿之乡1.4%的标准。太和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生态村、长寿村,发展的机会太多了。
面对满山的金元宝,可又长期未能脱贫。陈武2014年5月到任之后,面对这个难题,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找准路子。他多次走访村“两委”干部、经济能人、镇干部,并邀请市县有关行业专家问诊。结合村里生态环境好、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制定了太和村产业扶贫工作“二十四字”方针:保护生态基础、科学长远规划、发展产业致富、旅游带动整体。第二步,抓好发动。他对村支书和村委主任说,在太和村就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并从网上打印了不少同类村发展实体经济脱贫的实例,下载视频给“两委”班子成员观看,统一了干部们的认识。但村民却担心如果引进老板来发财,自己得不到什么好处。村领导班子向村民们保证,老板到村里投资办厂,租山合同要明确规定,租金要提前一次性支付,优先聘用租山的村民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做工作,村民们终于一致表态,支持村“两委”的产业发展计划。2014年8月31日,与村民有关的租山合同全部签订,前后只用了两个月时间。第三步,实干带动。通过同乡会、商会牵线搭桥,陈武联系上一个在广州做生意的黎村籍老板,他对开发太和村的野生云雾茶资源很感兴趣。经过各方不懈努力,2014年9月1日,广西容县天堂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开发项目包括茶厂、生态旅游、特产包装、矿泉水开发、有机酒厂、养生基地等12项内容。2015年茶厂完成投资800万元,解决了村里50-80个劳动力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目前,容县天堂山生态养生旅游开发项目已被纳入容县“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金额1.5亿元。
做生产“服务员”,
为村民发展安下定心丸
在发展生产中,一些村民说他们也想干,但心里没底,没技术、没资金、没保障,心里没底。对此,陈武千方百计为他们送上定心丸。主要做好三方面的服务:一是技术服务,提高脱贫本领。先后邀请扶贫、水产畜牧部门的技术专家到村做养鱼知识讲座,通过茶厂老板邀请华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的教授到村里给村民讲解种植、护理茶树知识。二是做好信息服务,注入发展愿景。在帮助老板筹建茶厂的过程中,陈武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中,他用玉林“五彩田园”典型做启示,提出打造“七彩梯田”的规划设想,让人们一年四季都想来太和村看梯田。他还收集报纸、网络信息,帮助村民解决生产难题。三是做好资金服务,增强发展后劲。有的村民养殖蜜蜂缺乏资金,他帮助他联系银行,申请无息贷款。
做产品“推销员”,
为农民创收提供助燃剂
农副产品再好也要卖出去,村民才有收入。当第一书记,陈武时刻不忘推销重任。一是亲自上场推销。只要有人到太和村看梯田,他都尽可能的陪同、现场解说,从人文到生态,到特产,一样不漏。梁盛斌、梁盛昌两兄弟种植莲藕,以前要用自行车拉到镇上去卖,现在不用出村,一个星期就卖完了一亩田的莲藕,收入6000多元。二是亲友帮忙推销。在平常与家人、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陈武都见缝插针地向他们介绍太和村的特产,让他们帮忙推介。两年来,通过亲友发动,先后有数十批人到太和村观光、考察、消费,其中不乏摄影爱好者、新闻记者、各县市区的第一书记、学生家长等。三是网络广泛推销。陈武把关于太和村梯田、云海的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上,引起了好友的大量点赞、大量转发,宣传群体达到了数万人。陈武还发动了村里的几十个年轻人、老师当起了太和村旅游发展的义务宣传员,村里的干部、老师、村民每天上山看到有好风景的,随手一拍,马上上传,一传十十传百,到太和游玩的人群络绎不绝,甚至广东、南宁、北海、玉林、贵港、平南的游客也慕名而来。2015年国庆后,恰逢水稻金黄时节,仅一个星期时间,平均每天到太和旅游摄影的小车达到100多辆,平均每天人数多达2000人。2016年1月24日,太和村百年一遇的下雪、冰凌美景,吸引了3000多人观看。两年来,从网上获知信息到太和看梯田、游玩的人数超过8万人次,直接或间接为村民带来了超过百万元的收入。
从原来坑坑洼洼的石头路,到现在六七千米的水泥路直通海拔七八百米高的茶厂;太和村,从无人知晓的高寒偏远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其梯田云海引人入胜,莲藕、蜂蜜等特产供不应求,由陈武独创的太和村“泉水莲藕”、“泉水鸭”,成为追求生态食品消费者眼里的名牌产品。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太和村“旅游带动整体”的目标基本实现。村里的八角致富大户韦忠已经租用183亩田,成立了产业合作社,计划打造莲藕梯田,拓展泉水莲藕、泉水鱼、钓鱼等生态综合产业。全村从当初的一家到现在发展注册了七家淘宝店,村里的百香果、蜂蜜、泉水莲藕、五彩辣椒、紫色芋苗酸菜卖到了广东、四川、福建、山东、上海等地。全村注册成立三家“农家乐”、四个产业合作社。村民背后曾经是一毛不值的荒山野岭,如今已经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山、生态山,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发财山。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