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给村民看 带着村民干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任旭东 字号:【

  201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的刘强强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农村,回报家乡。2013年,顶着“大学生”的光环,他参加了陕西省大学生村官公开选聘,来到了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丹头村,扎根农村三年多,从被客气招呼的“外来人”变成了亲切的“家里人”,从开始对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得心应手,从大学生村官到党支部副书记、县党代表、市人大代表,他一直奋战在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只要当一天村官,我就要为丹头村的发展尽一天力。咱不干,干不好,良心上就说不过去。”刘强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绞尽脑汁寻出路。他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丹头村小河坪的蔬菜大棚占地面积小,大棚陈旧,种植品种不一,只是传统的作业方式,看到村民们辛苦劳作又赚不到钱,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通过四处了解和网上查,得知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大棚不仅建设标准高,而且种植的都是新品种的蔬菜瓜果。如果能够流转土地集中经营,政府不但有政策补助,还可以配套基础设施。就这样,他拿着自己整理的书面材料先一步说服了村书记,流转土地改建大棚。挨家挨户走访游说,通过拉家常、讲道理、聊感情终于说服了76户村民,把土地流转给17户大棚种植户,2014年9月,丹头村的大棚终于建成投产,共新建蔬菜大棚2600米,占地80亩,折合标准棚52座。改建后的大棚跨度大、高度高,大大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每座大棚可为村民增收6800元。他还四处跑资金争项目,硬化了大棚主巷道,恢复了灌溉渠,解决了大棚生产用水难题,与县供电公司协调改造电网,解决大棚生产用电难题。

  带头发展山地苹果。“农民脱贫离不开土地,农民的脱贫关键还是要靠发展产业。”于是,刘强强在土地上做文章,结合当地实际,将发展山地苹果作为该村致富的主导产业,努力改变全村经济落后的面貌。 由于山地苹果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前五年基本没有回报,很多村民都怕担风险,不敢尝试。刘强强多次上门开导说服都没有改变,经过深思熟虑,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先集中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产业,再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最后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返租给农民,这样村民不仅减轻了负担,而且近期就能有收入。于是,他付诸行动,先后上山20余次,和村民一起选择地块。当自己开始流转土地时,才意识到流转的困难,在实地丈量中,农民们的地块四界早就不清楚了,统计的亩数与实际丈量的结果相差近20亩,他开始犯难了,农户谁都不肯让步,而且刘强强也能理解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他一咬牙一跺脚,决定自己作出让步,把差额全部承担下来,这才成功的流转到了三个山头,以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了全村34户、240亩土地,发展了山地苹果。

  创办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争取项目配套基础设施时,又遇到了困难,所有的财政预算项目,都要通过正常的招投标和预算、结算审计,项目资金多数支持实体经济组织,所以他在2016年联合村民注册资金200万元,创办了强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果园产品的加工、销售提前打好基础。刚开始,为了节省开支,翻地、打药、涂杆他都是自己干,有时候一干就是好几天。目前,丹头村的山地苹果产业还辐射带动了李家沟、史家畔、曹家坪等周边6个村,先后入驻了宏源家庭农场、甜滋滋果业专业合作社、晨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省果业集团子长分公司等,建成了丹头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基地,共占地1730亩,示范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解决,并争取到了县扶贫滴水灌溉项目。

  帮贫困群众变身“三金”农民。一是土地流转有租金。该示范基地共流转土地1730亩,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7.3万元,其中流转贫困人口220人560亩,每年可为贫困户人均增收260元。二是就近务工有薪金。果园一年累计用工量达4260人次,发放劳务工资41.8万元。丹头村残疾贫困户杨延娃,找工作十分困难,现在,他不仅可以就近务工,还可以照顾自己残疾的妻子,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闫家坪村低保贫困户闫高娃常年务工能有1.5万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卧床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三是合作经营有股金。在果园挂果后,刘强强计划让出部分土地,划成3~5亩不等的面积,在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四统一”的前提下,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反租给愿意经营的贫困群众,让农民成为股东亲自管理,这样一来,村民就可以当年投资、当年管理、当年有收益,他个人也降低了自己的投资成本。下一步,他计划建立“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合作社,进行“零风险”保底分红。

  刘强强计划利用3-5年时间,把丹头村的果园建成集试验示范、观摩培训、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同时将带动促进农资、仓储、物流等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带来更多实惠。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