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时间: 来源: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金晓 字号:【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2014年浙江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创建“两美”浙江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根据宁波市《农村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奉化区作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工作部署,并率先实施了“桃花盛开”和“四季花香”两条风景线的建设。

  近年来,奉化区扎实开展“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专项行动,同时出台《农村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工作部署。风景线作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主要载体之一,以“路美、河美、村美、景美、田园美”为标准,奉化区率先明确了滕头至新建“桃花盛开”和金海路“四季花香”两条线路开展风景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在美丽乡村风景线培育中,以奉化“桃花盛开”路线为例,奉化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要抓住“五个一”展开工作。

  挖掘一方特色 以特色定主题

  风景线之美,在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需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亮点。

  结合实际,区农办充分挖掘沿线的基础条件和特色元素。“桃花盛开”风景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路美人多,四明路是串联溪口—滕头两大旅游景区的重要通道,道路等级较高,游客量逐年增大。二是产业丰富,沿线有芋艿、水蜜桃、雷竹三大基地。三是历史底蕴深厚,有萧王古庙、青云古村、螺星石塔和民国大杂院等遗存。四是文化活动频繁,“海峡两岸马拉松”、“桃花笔会”、“萧王庙会”每年举办,乡村旅游如火如荼,蒋大为先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带来了更广的知名度和更高的人气。结合自然禀赋、产业基础、活动现状、文化铺垫等方面,最终将“桃花盛开”作为线路的核心主题,基本满足了生动形象、富有特色的要求。

  编制一个规划 以规划为引领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部署,针对区域特色,区农办委托规划设计院编制风景线专项规划。设计院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深入了解这一区块的道路现状、环境特征、村庄条件和资源禀赋。

  在具体规划中,做到了4个“结合”:一是以乡村为基础、与生态人居建设相结合,坚持原生态、原民居原则,尽量少征地、少拆迁,通过整治提升现有的城市林荫道、机耕道、滨水路径,凸显乡村原真魅力;二是以桃花为韵、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坚持“以水为脉、以花为韵”,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分片区进行功能策划、游憩空间组织,丰富绿道系统;三是以绿为体、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依托现有的山体、水系、绿地和道路,将风景线培育与生态控制线保护、河流整治和公园建设结合起来,修复提升绿道周边生态功能,改善生态景观;四是量力而行、与基础条件相结合,系统规划绿道网整体布局,结合镇、街道意愿和实施条件分近期、远期、远景逐步推进风景线建设,先建沿线景观和重要节点,再深化完善绿道系统设置。

  明确一批项目 以项目来落实

  桃花盛开风景线项目落定之后,进行了数次专题讨论,商讨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在反复对接完善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明确“桃花盛开”、“四季花香”两条风景线有关建设项目的通知》。其中“桃花盛开”风景线共确定建设项目32个,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具体建设内容、前期处理完成时间、工程建设完成时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保证了建设进度。

  形成一股合力 以合力推发展

  风景线启动建设后,整合文明办、组织部门的资源,共同打造文明示范线、党建示范线,对接纪委、妇联、团委等部门,在风景线中增加部门元素。美丽乡村风景线在领导重视和各部门支持下,初步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共办一席酒”的理想局面。

  整合一批资金 以资金作保障

  经多方协调,“桃花盛开”风景线共整合交通、水利、农林等部门资金约1亿元。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引进工商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开发等,形成合作共建的强大合力。

  如今,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奉化区农办将加快项目实施,完善硬件基础,办好桃花节等活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使“桃花盛开”、“四季花香”这两条风景线成为奉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名片。

  一个个村庄被精心打磨成了一颗颗散落在乡村的珍珠,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美丽乡村风景线创建提升了城乡品质。乡村,定会让城市更向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