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午,《中国村庄》记者利用“村长”论坛参会村官午休时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参会的少数民族村官进行了座谈。几位少数民族村官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石门村村委会主任彭声波、富川瑶族自治县竹稍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辉、东兴市沙坪镇万尾村党支部书记苏明芳、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旧陆斡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德、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温平村村委会主任谭嗣健,他们分别代表了仫佬族、瑶族、京族、壮族和毛南族参会。
座谈首先从少数民族村庄如何发展经济开始。几位少数民族村官分别介绍了各自村庄经济发展情况。毛南族村官谭嗣健认为,本村需要做好甘蔗、水果种植,特别是提升水果的品质,从而提高村民的收入;村里还有一些小的集体企业,可以考虑把产业做起来,带动村民在家附近务工;当地有香猪、香米、香菇等特色产品,可以尝试与外面合作推上市场,增加农民的种养积极性;最主要的还是充分利用本村现有资源,做好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业。瑶族村官陈文辉说,近年富川县城快速发展将自己所在的村庄包围起来,本村成为城中村,村庄要发展估计得在旧村改造上有作为。在政府征地后村里土地越来越少,只剩下300亩地,不知怎么规划,怎么寻找启动资金,做什么产业?自己出来走走就是想找好路子,如果选对了一个产业,应该有不错的前景。仫佬族村官彭声波说,本村村民人均收入太低,只有3000多元,主要的原因是村庄位置太边远偏僻,交通不方便,要想有作为还是要靠政府来推动。京族村官苏明芳说,自己村庄沿海沿边,当地政府加大力度整合资源,打造出民族旅游品牌,如果想进一步发展,还得依靠政府的支持,完善基础设施,也可建立合作社让村民参与进来搞开发。现在村里还有一些旅游资源没有发挥出来,可以引进外来的团队来操作,谋划好旅游线路。壮族村官杨国德说,本村的土地90%已经流转出去,所以要想发展只能从引进企业或者整个村庄进行旅游开发两个方面着手,群众才能受益。因为土地流转后只能让某些能人收益,农民只能收些租金,想发展有局限性。现在可以考虑引进项目进行村庄改造。村里有一个武鸣八大景点之一“罗波潭”,如果能连入县里的旅游线路,就能发展好。从南宁出发走国道到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从村里经过,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较有名,如果政府规划出南宁一日游,将村庄纳入进去,可以带动村里发展。
在与少数民族村官交流中可看出,少数民族村官大多对村庄情况比较了解,也有过如何发展的深度思考,甚至有的已有初步的规划,但欠缺的还是外力的推动,他们希望政府能做好规划,有整体的推动安排。另外,他们也希望外界的智力、资本等要素能融入到村里,对村庄发展进行带动。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少数民族村官也有见解。京族村官苏明芳介绍,京族有一个知名度较高的“虾(读音ha)节”,历史比较悠久,体现出京族文化,可以认真包装一下,为旅游发展出力,让村民更多收获。毛南族村官谭嗣健说,毛南族有一个“分龙节”,节日氛围比较隆重,有民族特色,县里在规划将它推向广西和全国甚至世界,让世界知道毛南族有这个节。村里老人还保留着讲毛南语的习惯,并把它传给孩子;村里各民族都可以通婚,没有特别的禁忌。瑶族村官陈文辉说,瑶族的文化品牌是“盘王节”,它传承了瑶族文化;另外,瑶绣、瑶族服饰、船歌舞等都是民族文化遗产,瑶族蝴蝶舞还上了央视;村里现在主要抓竹编艺术,希望将这门民族手艺传承下去,不丢失。仫佬族村官彭声波介绍,仫佬族有一个典型的“衣饭节”,每年不同的村庄过节时间都不同,当地的“衣饭节”促进了产业发展;仫佬族的刺绣也很有名,村里也在推动发展刺绣。
从与少数民族村官的交流来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地方政府把它当作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只是在村庄层面推动的较少。随时代发展,民族地区汉化较重,在衣食等方面与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分。在一些少数民族村庄,年轻人也大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与现在中西部劳力外流的汉族村庄并无二样。如何在村庄层面保留民族文化特色,传承特有的文化,去除糟粕保留精华,让世界呈现文化多样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座谈也谈了少数民族村官的培养与学习问题。几位少数民族村官说,感觉工作中与当地汉族村官没有什么差别对待;他们感觉最为难的工作还是村庄的发展问题。他们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村民小农意识强,认为生活已经不错了,还做什么啊?所以村民的人文意识亟待提高。他们提出,可以从“农家乐”、乡村旅游着手,让农民有所收益从而改变观点。另外,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发展需要项目平台来衬托,否则对村庄来说只能想而无法做。几位少数民族村官希望,“村长”论坛多搞一些强村与少数民族村庄之间对接帮扶项目,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国村庄》多报道一些先进村庄的发展史,重在如何“起家”的,让他们多学些经验。
交流中了解到,几位少数民族村官都知道先进村的发展背后有着艰难的历程,他们佩服那些能吃苦、肯拼搏的名村官,也借此激励自己面对工作中的难处。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较大的发展项目平台,让他们发挥出用武之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